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学苑 > 法规政策
贲圣林:卢布危机下,中国吃亏了吗?
2015-01-04 法规政策
分享到:

  上周以来,卢布的狂跌引起全球关注,这对中国会产生什么影响?对此浙江大学管理学院EMBA中心主任贲圣林教授表示,今年中俄双方签订的货币互换协议并未实际发生,中国目前没有汇率风险。

  最近,卢布兑美元汇率跌幅创下自1999年以来的最高纪录,自今年初以来,卢布汇率已下跌逾50%,目前市场仍对卢布走势持悲观预期。这时候,有人忽然想起中国央行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指出中俄双方互换货币汇率极低,并认为我国因此蒙受了汇率损失。

  最佳管理智囊档案

  姓名:贲圣林

  职位: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EMBA教育中心主任

  简介:贲博士曾担任荷兰银行高级副总裁兼流动资金业务中国区总经理,汇丰董事总经理兼工商金融业务中国区总经理,摩根大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及摩根大通环球企业银行全球领导小组成员等职位。贲博士于2007年起担任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2012年起任美国普渡大学管理学院全球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2014年1月起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执行所长。

  贲博士先后获得清华大学工程学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学位和美国普渡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研究领域:金融改革与中国银行业战略,金融机构管理,互联网金融,创业金融,跨国经营与中国企业走出去,人民.币国际化。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网址:www.som.zju.edu.cn

  今年10月13日,中俄双方签订了规模为1500亿元人民|币/8150亿卢布的货币互换协议,汇率折合算来,1元人民|币约等于5.43卢布。而相对于目前1元人民|币兑10~12卢布的汇率,眼看着卢布持续下跌,有人大呼中国央行吃亏了。果真如此吗?卢布危机下,中国到底吃亏了吗?

  货币互换并未实际发生

  “首先,货币互换并没有任何实际发生,只是给了两国一个应急机制,相当于信用额度。”浙江大学管理学院EMBA中心主任贲圣林教授对记者分析,“我国和那么多国家签了货币互换协议,现在为止,实际发生的极少。”贲圣林教授称,货币互换实质只是互换额度,并不代表实质发生的交易,中俄两国某一方需要使用时,应该向另一方提出需求,在中俄贸易中使用,但是也可以不使用。

  什么是货币互换协议,为什么要签订这种协议?

  货币互换其实是货币掉期(SWAP),货币互换的目的是为防止汇率变动风险造成的损失以及降低融资成本。交易双方根据互补的需要,以商定的筹资本金和利率为基础,进行债务或投资的本金交换并结清利息。

  “互换双方一般是金融机构或企业,按照事先商定的汇率,交换不同币种、相同数额的本金并定期结算利息,协议到期后再互换回初始交易时的本金。”有专家认为,由于美元走强,不只是卢布大幅走低遭受重挫,土耳其里拉、哥伦比亚比索兑美元汇率也跌至纪录低点。南非兰特、马来西亚林吉特、巴西雷亚尔、印|尼盾等也都触及几年来的新低。贲圣林教授表示,之所以签订货币互换协议,是为了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可以不通过美元,而是通过其他非美元国家进行双方的货币结算。比如购买俄罗斯的石油,我国可以用人民|币结算,并不一定要用美元了。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
上一篇:吴晓波:中国制造4.0 创新与跨越 下一篇: 创新的5大误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