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学苑 > 运作管理
《企业界》:关于经济新常态下国有企业政工工作的研究
2015-05-19 运作管理
分享到: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正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结构调整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存量与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增长点。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系统性阐述,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这一重要论述,对国有企业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英国作家查o艾霍尔曾说过:"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由此可见,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一直是企业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想在企业各方面建设上都取得一定成绩,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是首当其冲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企业的管理中也借鉴学习了不少西方管理的思想与方法,但是你可以从别人那里得来思想,你的思想方法,即熔铸思想的模子却必须是你自己的。正如李嘉诚所说:"以外国人的管理方式,加上中国人的管理哲学,以及保存员工的干劲及热忱,无往而不利。近年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新常态带来的变化,当今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还是面对着一系列难题与挑战。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大问题:


  一、领导班子认识不足,工作氛围不浓。企业的领导班子即管理者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以及方法影响甚至决定了整个企业的思想  政治建设工作。现在存在不少企业,只抓效率,追求效益,却忽视了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短时间内,企业可能获得较好的效益,可是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长期跟不上,相当于企业的精神文明发展长期落后,长此以往,思想上滞留的问题必然会影响实践的发展,从而使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陷入混沌之中,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思想观念循规蹈矩,缺乏创新精神。创新是指人们创造性劳动及其价值的实现,人类创新活动贯穿于每一项实践活动之中,思想政治工作也不例外。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就是以强烈的时代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机制、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使之适应并服务于经济建设。当今很多企业存在管理的思维方法过于老套,管理模式生搬硬套的现象,这种现象只会造成企业思想政治风气的消极发展,人人都不愿动脑不勇于创新,最后必然会被困死在守旧的发展模式中。


  三、工作体制不健全,制度建设不完善。一个健全完善的政工体制、运行机制是一个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石。现在某些企业机构设置的混乱、冗杂,政工体制不健全,工作无法明确分工,也为责任的互相推诿创造了条件,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以上几个问题可能暂时不会影响企业的短期内的发展,但是,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问题不解决,终将成为企业的心腹大患。应从几个方面着力,以增强企业及广大职工主动适应新常态带来的一系列改革的能力,加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从而实现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工作上得力。


  一、高度重视,加强政工队伍建设。


  在市场经济形势下,结合企业的实际,强化政工队伍建设要以政工人员思想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以促进政工人员学技术、强素质、提高发挥作用的实际本领为起点,以健全制度、强化管理、拓宽渠道为基本手段,逐步形成一个比较系统和完善的运行机制。一是重视思想教育,增强政工干部思想素质。政工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是其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企业党组织要紧密结合实际,把政工干部政治思想教育作为重要任务来抓。二是狠抓业务培训,增强政工干部业务素质。企业党组织要将强化政工干部业务知识培训列入议事日程,抓好组织落实,要积极创造条件,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岗位培训等方式,着力对政工干部进行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岗位业务工作技能和企业管理知识的强化提高,引导政工队伍向精干、高效发展。三是维护政治权利,提高政工干部企业管理水平。企业和企业党的组织应充分维护政工干部的政治权利,积极探索和实践调动政工干部主观能动性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方法。要加大政工干部特别是党的书记参与本单位目标制定、任务分解、重大决策等规章制度的落实力度,真正把政工干部看作是企业各项工作中的骨干成员,让政工干部有合理合法的渠道参与企业管理,使其做到率先知形势、知任务、明目标,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四是政工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新形势下,政工人员要着重提升五种能力: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语言能力、写作能力、协调能力。


  二、顺势而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转型。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变了,经济形势变了,如果政工队伍不在改革中与时俱进、加强建设,适应新时期,把握新形势,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会滞后于经济建设的步伐,就不能保证国有企业按正确的方向发展,就不会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做出贡献,就不会巩固执政党的根基和地位。思想政治工作转型迫在眉睫。


  一是实现由"被动应对"到"主动预控"的转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指出,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面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新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避免"问题出现,事后解决"的被动应对模式,提前、主动帮助广大职工认清当前深化改革的形势,帮助职工认清"啃硬骨头、涉险滩"这一经济体制改革"过深水区"的形势,讲清本企业、行业所面临的经济发展形势。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要实现对职工思想情绪的超前了解掌控,预知预警,在变"局部形势"为"全局形势"、变厂情企情为社情国情的"预知预控"中,化"被动应付"为主动担当,并注意及时疏导情绪,主动进行帮扶,以此增强广大职工主动适应新常态、企业增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自觉性。


  二是实现由"理论教育"到"帮扶解难"的转变。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但在改革的推进过程中,一些职工也可能遇到暂时的困难。经分析发现,生活窘迫、遇到困难的职工,他们的思想往往更容易出现波动。因而,越是在改革深化的过程中,越要突出关心关爱职工,突出人文关怀。要以关情重爱为核心,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为职工做好事、解难题,既要讲清改革的重大意义,又要在点滴小事上关心职工,在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上下功夫,培育职工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帮助职工正确看待眼前与长远,增强克服暂时困难的信心。


  三是实现由"独角戏"到"大合唱"的转变。实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显然不是政工人员单独能够完成的。而职工的思想问题,也往往伴随着改革的深化而产生。这就需要企业面对新的经济工作总要求,要勇于打破思想政治工作是"政工人员唱独角戏"的狭隘认识,充分发挥与职工联系紧密的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作用,树立"人人都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理念;要建立完善"大政工"运转的机制,要求各级行政领导不仅要做好生产经营,还要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到总体工作中考虑,有针对性地做好职工思想情绪的动态了解和掌控。


  三、结合实际,政工工作融入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独特的,得到全体员工认同的价值观念、思想理念和行为规范。政工工作应该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并必须有效传承,不断发扬。政工工作也需要长期有效坚持,必须推动广大干部职工持之以恒,直到养成习惯,成为融入骨髓的素质和修养。我们要让文化、文明的气息成为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要让这种文化使所有企业员工感受幸福、感到自豪。做实政工工作,并融入企业文化,它所固有的共同价值观将使企业的每个员工都能感受到自己在企业中存在,感受到其行为的价值,这种自我价值实现是人的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作用,从而使精神境界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总之,面对经济新常态,国有企业政工干部必须提高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完成党和国家、企业交给他的任务,才能保证企业政工工作的多渠道展开,才能不断的使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能够适应新常态、融入新常态、发展新常态。


                                              


  本文转载自《企业界》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
上一篇:苹果“太科技”三星“太年轻”智能手表谁该主沉浮 下一篇:《企业界》:旅游业就业与收入增长的关系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