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青岛成为全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2021年,青岛获批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过去的十年,是青岛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十年,是青岛绿色低碳发展不断进阶的十年。这十年,青岛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青岛。十年间,青岛全市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分别下降37.1%和46.5%,生态环境质量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面对碳达峰碳中和这一时代课题,青岛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将“双碳”工作作为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牵引,积极探索绿色低碳转型路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聚焦重点领域,有力有序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绿色是大自然的本色,也是城市现代化发展中的一抹亮色。十年间,青岛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绿色多元的能源体系正在建立,“衣食住行皆低碳”渐成时尚。2020年全市单位GDP能耗为0.27吨标准煤/万元,能耗强度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
能源领域是打好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的主战场。青岛持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尤其是近年来,青岛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深入实施新能源倍增行动,加快建设即墨、西海岸新区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稳妥推进西海岸新区、胶州、莱西国家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开展“海上风电+”行动,打造深远海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实施“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加快建设“东方氢岛”。2020年,全市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达到253.2万千瓦,较2015年增长2.4倍,占总装机容量的40.6%;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44.65亿千瓦时,较2015年增长近3倍,占全市总发电量比重由6.7%提升至23.4%,提高了16.7个百分点。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碳中和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净零碳城市发展报告(2022)》显示,青岛碳排放指数排在北上广深等30个样本城市首位,新能源发电占比也在30城中处于较高水平,风能发电占比变化指标更是居于30城之首。
将绿色低碳与动能转换协同发展,青岛依托工业互联网先发优势,加快工业领域数字化、低碳化同步转型。针对钢铁、石化、平板玻璃等传统行业,青岛持续优化存量,按照国家能效标杆和基准水平要求,开展能效水平自查,推进节能降碳改造。同时,青岛推动企业开展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改造,2017年以来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30家。
作为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青岛发挥重点片区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城乡绿色建设水平,培育上合示范区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验区、国际邮轮绿色港区试点、中德生态园零碳园区、奥帆中心零碳社区等试点片区。在全国首个既有社区改造零碳社区项目奥帆中心零碳社区,绿色供能正在推动20万平方米社区逐步实现能源消耗直接碳排放强度降低至零。国际邮轮绿色港区以既有建筑绿色改造为抓手,推动老港区低碳转型,“港产城”融合发展。
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青岛加快推广绿色低碳交通运输工具,中心城区公交车在保留必要燃油车作为应急运力的基础上全部更换为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车,2021年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达到93%。优化大宗货物运输结构,推动大宗货物和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以铁路、水路、管道为主,2021年山东港口青岛港大宗货物“铁路+水路”清洁运输占比达77.5%。推进港口清洁能源应用,青岛船舶岸电配备率、港区道路堆场绿色照明率均达到100%,自主研发全球首创氢动力自动化轨道吊。
推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青岛实施节水、节肥、节药和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农膜与农药包装废弃物综合治理的“三节三治”工程,推广“粮食种植—收获青贮—畜禽养殖—产品加工”“畜禽养殖—沼气清洁能源—沼液有机肥—作物种植”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形成一批年产值过亿元的农业循环经济园区。2021年青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
让绿色低碳成为市民的生活方式,青岛多部门联合开展全民节能低碳宣传教育,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的社会新风尚,营造节能降碳良好氛围;印发《青岛市低碳出行碳普惠方法学(试行)》,为居民公交、地铁等低碳出行方式产生的碳减排量提供规范的核算流程和方法;发布碳普惠平台“青碳行”App,通过区块链分布式账本记录居民低碳出行碳减排量,并以数字人民币支付方式为居民提供低碳出行奖励,激发公众参与积极性。
强化顶层设计,筑牢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支撑
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青岛建立顶层协调机制,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有力有序推进重点工作。
积极探索能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青岛按照“先增量、后存量,先煤炭、后其他”思路,以新建耗煤项目为突破口,率先启动用煤权交易,协同促进煤炭消费压减、产业优化升级、能效水平提升。其中,首单用煤权交易涉及8.5万吨用煤指标,盘活用煤项目腾出的煤耗指标,带动投资超过30亿元,用于保障重大生产力布局项目、民生项目落地建设,激发企业节能降碳主动性,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
完善绿色税收体系,青岛印发《关于税务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推出绿色税费政策落实、便民办税、税收共治等18项税务助力“双碳”措施,被全国税务系统推广借鉴;编制《税务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指引》,强化绿色税费政策宣传,深入重点企业帮扶,引导企业绿色低碳转型;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2022年上半年,累计为电力、钢铁、化工以及环保治理等重点行业办理留抵退税、减税降费等共计约27亿元,为相关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增添动力;在全国率先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税收评价指数,持续跟踪政策实施效果,提高决策水平。
拓宽绿色融资渠道,青岛出台金融支持绿色城市建设、金融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建立碳金融重点项目库、搭建政银企服协作推进平台等政策举措;充分发挥金融作为碳减排支持工具的作用,累计为21个重点项目发放碳减排贷款16.1亿元,带动减排148.6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有序推动碳金融创新实践,发行“建筑减碳贷”和“减碳保”公共建筑节能保险保单,率先将碳排放权、碳汇等8种绿色权益纳入合格抵(质)押物,全国首单碳汇贷、首单碳排放权配额质押贷款等创新金融产品在青落地。
提升绿色低碳技术攻关能力,青岛设立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等重点专项,采取“揭榜挂帅”方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022年安排市财政资金1700万元,在未来产业培育和科技惠民示范领域设立“双碳”专项;推进山东能源研究院、青岛新能源实验室建设,打造国家级能源创新平台。
在数字城市建设进程中,青岛还着力推动城市碳数据深度分析,发挥泛能源大数据中心、能耗在线监测系统等数据平台作用,以能源活动为核心,强化碳排放与能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市场、科技、安全等数据的关联分析和融合应用,服务政府和各类市场主体,为青岛市重点领域及重点企业碳减排提供数据支持。
在黄海之滨,一幅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瑰丽画卷已经徐徐展开。随着绿色低碳理念全面深度融入青岛转型发展,这座城市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青岛日报
记者:杨光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