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学苑 > 运作管理
供应链模式下的物流管理信息化探讨
2014-08-18 运作管理
分享到:

  当今世界,企业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物流过程实质上是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三流一体化”过程,只有将三者有效地结合,才能真正达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物流工作效率的目的。因此,信息化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的基本模式,物流管理信息化已成大势所趋。

  一、研究背景

  (一)全球信息化的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新的科技革命,尤其是信息革命,正在引起社会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结构的重大变化,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推动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产业不确定性的增加,企业间的关系呈现出日益明显的网络化趋势,企业信息化正在成为推动企业管理模式变革的重要力量,影响着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这种变化和趋势不仅代表着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而且意味着一种具有全新意义的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来临。

  (二)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普及

  20世纪80年代,随着物流一体化由企业内部物流活动的整合转向跨越企业边界的不同企业间协作,一些具有丰富物流管理经验和先进物流管理水平的世界级顶尖企业发现,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仅靠一个企业和一种产品的力量已不足以占据优势,企业必须与原料供应商、产品分销商和第三方物流服务者等结成持久、紧密的联盟,共同建设高效率、低成本的供应链,才能从容面对市场竞争并取得最终胜利,由此,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应运而生。世界权威的《财富》杂志早在2001年已将供应链管理列为本世纪最重要的四大战略资源之一。供应链管理是世界500强企业保持强势竞争不可或缺的手段,无论是制造行业、商品分销还是流通行业,掌握供应链管理都将成为企业掌控所在领域的制高点。

  伴随对供应链管理认识的加深和竞争的开展,企业对传统的物流管理也有了新的认识,企业开始放眼至物流活动的整个过程,物流管理信息化得到高度重视。企业借助互联网和3G移动网络等信息化服务平台,使原有的物流管理活动迁移到无线网络上,摆脱了时间和场所局限,随时随地掌握信息和有效沟通,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推动了企业效益的增长。

  (三)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区别

  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具有相似性,但在管理范围、管理角度、组织内部关系等方面又有明显的区别。供应链管理源于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供应链管理的实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购、运输、仓储和配送等物流作业环节的管理和运作状况。因此,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发挥整体效益的前提和基础。由此可以看出,供应链模式下的物流管理是一种统一规划下的物流系统,它具有供应链的管理特征,表现出集成化优势,进一步带来了物流系统的敏捷性,更加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使企业创造更大收益成为可能。     二、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一)中国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

  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提高物流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是现代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企业物流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

  1、对物流管理的认识不够全面。主要表现在:⑴  物流在企业中的总体地位低下,没有科学的经营战略和规划,对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重视程度不够。⑵  物流管理的体制结构不合理、不科学,物流的分散管理与供应链的整合不相匹配。⑶  缺乏全面的供应链成本观,对物流管理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库存积压成本、占压资金机会成本等隐性成本重视不够。

  2、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低。物流信息管理粗放、手段落后,信息反馈速度慢、准确性不高,内部信息集成性、共享性比较差。许多企业,特别是一些老企业没有对物流总体布局进行规划和设计,企业现有的物流格局不清晰,各分销机构要货计划准确率低、整机发货与调配计划性差,导致外地库存频繁调库与产品返修率过高,信息沟通困难,部门间信息阻塞和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

  3、企业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备。我国企业内部的信息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物流管理信息化的需求,专业管理软件的缺乏和电子信息工具的不完备,使企业信息化管理困难重重。专业物流管理软件目前尚处于较少状态,对企业物流管理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物流的自动化水平低,影响了物流信息与管理信息的有效结合。

  4、缺乏专业物流信息化人才。物流管理信息化要求物流管理人员不但要熟悉企业物流的整个流程,精通物流管理,还要能掌握相应的信息化技术。从我国目前企业人才储备现状看来,同时具备物流管理知识和信息化技术的综合型人才严重匮乏,根本不能满足企业物流信息化的需要。

  (二)供应链管理的内在要求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体现着整合与协调思想的管理模式,它要求组成供应链系统的成员企业协同运作,共同应对外部市场复杂多变的形势。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要实现高效率的供应链管理很不容易,供应链中的企业往往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有用的信息,因而在决策时难以做出正确抉择。为充分了解市场信息,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生产、运输和销售等方面的安排,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能够通过信息系统有效获取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供需信息,而不是像传统企业管理那样只掌控本企业中的局部信息。同样,作为供应链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物流管理也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以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来带动物流行业的全面发展,在信息资源上实现共享化、在信息网络上实现一体化,消除供应链系统内部的不确定性。

  (三)物流管理信息化的优越性

  供应链模式下,物流管理信息化的优越性表现在:

  1、降低管理和交易成本,提高价格竞争力。物流是商流和资金流之间的一个桥梁,无论是商流、物流还是资金流,必须要通过一个操作平台,这个平台就是信息流。通过物流管理信息化加快运作速度,缩短产品流动时间,能够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2、即时获取信息,加快资金周转速度。通过信息系统实时监控,可以随时了解供应链上游企业的供应信息和下游企业的需求信息,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量和库存积压,削减残次品损失,提高资产利用率。

  3、信息透明化,实现供应链业务协同。信息化管理使整个供应链上的物流信息都是透明的,只有透明,才可以及时纠正偏差,使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快速实现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全方位管理和监控,实现全面的业务协同管理,提高响应速度,改进运营效率。

  三、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物流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企业的采购、生产、存货、运输、销售以及退货等运营环节,也关系到企业的实物流、价值流、信息流、资金流一系列供应链的衔接,涉及企业的运营和周转情况。因此,企业加强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但物流管理信息化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还需要一个漫长的摸索提高过程。

  (一)建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原则

  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而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必须把握四项基本原则:

  1、及时性。当一种物流活动发生时,信息管理系统必须能够尽可能地缩短该活动的相关信息出现在系统内的时间,就是说系统必须及时更新信息,将以书面为基础的信息转化为电子信息,以保证第一时间向信息需求者提供简易、快捷、有效的信息。

  2、准确性。系统内的信息必须能够精确地反映企业物流的当前状况和定期活动,以衡量顾客的订货和存货水平,降低企业作业和制订计划上的不确定性,从而减少缓冲存货或安全存货的需求量,避免损失和浪费。

  3、灵活性。现代物流的复杂性要求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必须有能力提供迎合特定顾客特殊需要的数据,以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4、易操作性。物流信息系统必须是易于操作的,简单便捷的操作系统能够有效节约人力和培训成本,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几点建议

  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还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正确的信息化策略是前提。正确的信息化策略必须满足两个要求:一是能够让企业管理者实时获取各种必要信息;二是便于与其他企业展开合作。我国要发展现代物流,抓住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必须加强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大力推进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系统和物流配送管理系统,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物流信息化应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协调发展,从体制上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锁,从信息资源整合入手,抓好物流资源的整合。

  2、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基础。物流管理信息化一方面要求企业内部相关信息实现无纸化;另一方面要求信息资源可实时共享,使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外部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能在第一时间从共享的信息资源上获取各自所需的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运作策略,减少工作过程的不确定性。这需要企业在自身的硬件和软件配置上都必须做出重大调整,特别是在企业内部的无线通信和网络等方面进行信息化改造,积极采用条形码、卫星定位系统、电视监控等先进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