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学苑 > 运作管理
确定不是恶搞?“软体”落地就那么困难?
2015-08-20 运作管理
分享到:

  为什么当软体网路服务公司面临一波离职潮后,新来的同仁总是会抱怨:没有规格文件、没有版本管理、Bug修不完、不如重新开发等耳语。又或者,为什么交付团队开发的软体,就算老板自己跳下来当QA都还是很辛苦?显然有稳定性失控的问题!


确定不是恶搞?“软体”落地就那么困难?

确定不是恶搞?“软体”落地就那么困难?


  看到这一段话的人,可能有些老板想说:“对呀!为什么?我是不是被搞了?”

  在笔者的观察,会发生此结果的原因往往是:

  1、公司没有相应的制度(或流程) 

  2、老板不遵守制度(或流程) 

  3、老板对正确的软体误判  

  关于第一点与第二点,有两个面向:一个是组织架构面,另一个是开发管理面。而关于第三点,笔者只能说,这是God’sfeeling了,不论是经验、时机、品质或维护等,其实都攸关产品的成败,这种事情就交给老天了。

  在组织架构面,公司的产品多半是由老板发起,然后团队成员讨论,然后交由PM勾勒页面、动线后,SA进行系统分析,最后交由RD开发。但是一旦老板突然的想到某个功能很重要,此时PM可能会说:这样的话会延迟之类的,老板可能就变成直接对RD要求规格变更,常此以往规格文件便会自然的丧失作用。最后的结果就是产品无法维护或者功能需求崩溃。

  另一个面向是开发管理面,最近坊间最流行的开发方法Scrum或者Agile,笔者认为此两种方法中最重要的部分不是每天standupmeeting,而是冲刺规划中的内容要:独立、可量化、可被测试。其中,可被测试又最为重要,换句话说,如何定义出可被测试的规格文件,便是一种以终为始得需求分析。有了可被自动测试的规格,其产出的结果一开始就决定了,稳定性相对就提高了。

  而团队如何准时交付正确的软体,笔者建议流程如下:

  团队应该建立一个检查清单,确保该讨论的有被讨论,被讨论的结果有被纳入规格文件中(可以是分阶段开发,但仍要标示)。

  规格文件中有三种测试架构包含:行为测试、可接受测试(类似抽样检查,检查最重要的环节)、单元测试(配合可自动化测试平台检视)。

  规格文件中要包含补充修正章节,确保所有的补充与修正,是书面的、是延续计有主轴中又可以被查询、理解的。

  可参考Scrum或Agile建议的工作方法,透过事前的SprintPlanning与Stand-upmeeting随时检视、调整、修正、改善每个阶段的冲刺,确保产品(软体)的目标、品质与时间能够接近预期!透过上述的流程,让老板与团队从一开始也许是目标、预算、SEO与程式架构等,都可以事先透过有系统的规划跟讨论,不仅可以提升讨论品质,也能减少老板事后需要大幅调整或插入功能的需求。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
上一篇:找到真正的第一份工作,不要被高薪蒙蔽 下一篇:日企的工作奥义 扭转“动机”转化“效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