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学苑 > 运作管理
资深PM应该懂得的道理:危机往往是转机
2015-10-20 运作管理
分享到:

  “101专案管理启蒙”可说是我们今年最受欢迎的内训课程,不少企业HR告诉我,常见的专案管理课几乎都以PMP证照为主,像101这样循序渐进带领大家写出一套“专案剧本”的课相对很特别。正因为这样的实务导向,课堂中不少学员都提出了很实际的问题。这些问题还挺值得从事PM工作的你我思考一下,以下就是某位在知名企业的PM提出的小烦恼:


PM

PM


  老师在课堂上提到专案金三角(范畴、时间、成本、品质)的概念,任何一项都会与其他项目联动。但我的专案每次发生变动时,我询问客户:成本、品质哪个可以牺牲?得到的答案都是:全部都不能牺牲。这根本是不可能的嘛!我该怎么办呢?

  首先,这是个专案执行上很常见的问题,但我认为问题的解决之道却不在专案管理,而偏向沟通方法与心理学。

  我们先以“换位思考”的方式站在本案利害关系人(也就是客户)的角度来想想看。这里所说的客户,多半是客户公司的代表窗口,也就是跟我们一样的上班族,唯一区别在于彼此服务的对象不同。我们乙方PM的职责是提交产品满足客户公司,而甲方代表的责任便是善尽监督之责,确保每一分投资获得最大的回报。

  既然客户公司花了钱,就期待得到最大的效益,这跟我们去购物是一样的心态,最好能用少少的钱买到最赞的东西,而这位客户代表既然被公司授权,首要之务就是确保乙方可以满足他的上司。所以当我们问他“成本、品质哪个可以牺牲?”时,身为PM我们心里想的固然是“专案金三角”的逻辑,但对方心里的OS却可能是:“什么!追加成本?牺牲品质?是要我帮你们的利益背书吗?老板会宰了我!”,这时他不但不会点头,反倒会出现两种反应,一是立即“启动结界”进入“防御模式”,要不就是“开启保险”进入到“战斗模式”,不论是哪一种,接下来我们日子都不会好过。

  相信各位都有遇到销售高手的经验,原本想买支一万块的手机,结果不知着了什么魔,刷了两万多的最新旗舰还外加奈米包膜、真皮护套、和高档耳机,重点是:还很开心!这不算什么,我听过有人去买Toyota,最后开了台Lexus回家,一边被老婆骂,还一边看着新车傻笑!

  销售高手有点是值得我们PM学习的:面对客户,他们只做“加法”,不做“减法”。他们总是强调更多的效益所带来的好处与优点(当然前提是付出成本),而不太强调客户的牺牲。

  销售高手看到我们对一万元的手机有兴趣,他不会去强调:“先生,这支只能算中阶机喔!所以无论在功能、用料、与品质上,都做了一些牺牲,这就是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这简单的逻辑你应该懂的!”听到这里我们的评语不会是“真理”而是“真贱”!并开始转头看隔壁还有没有其他店家。销售高手当然也希望我们买更高阶的手机,但他会这样说:“先生,你选的这支卖得很好,CP值很高,买了绝不会后悔!”但他会伺机而动,当你在测试相机时说:“你常用手机拍照吗?你选的那只是500万画素,记录生活是很够用的,但如果你喜欢摄影,这只有千万画素双镜头,可做出立体景深效果,还有HDR多重曝光功能,很多专业摄影师都拿这只当休闲机…而且这支的音响效果、材质设计上都是顶级的,号称是地球上最强的手机…”非常可怕的魔音穿脑,瞬间一群小朋友又不见了,然后我们会带着忐忑不安却又欣喜若狂的情绪回家,我猜这大概就是偷情的快感吧!

  有次去南部旅游,朋友带我去买蜜饯。有两家店开在同条街上,一家门庭若市,一家却乏人问津。我问在地的朋友这两家差在哪里?他说其实味道跟价钱都差不多,他也搞不清楚差在哪里,不过从小他们都是跟A店家买。我这人就喜欢做实验,因此两家都买了我最喜欢的脆梅,果然味道价格都难以分辨,唯一我注意到的小差距,是A老板先舀几颗到袋子里,然后看着秤一直追加梅子,直到我要买的量,报了价格后,竟又多舀了两颗梅子进袋里。至于B老板则是手感精准,只舀一勺梅子就很接近我买的量,但超过一些,他便从袋中舀出一两颗。当看到“属于我的梅子”被拿回去时,我瞬间明白这两位老板的差异了!

  每天都在卖蜜饯的人,A老板的手感会差吗?我不确定,但我相信她更了解人性。她知道身为客户的我们都喜欢“加法”,痛恨“减法”。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我刚讲错了,A店家的脆梅感觉比较好吃!

  所以我给这位PM的建议是,不要强调“牺牲”这件事,要先让客户觉得,我们有决心做到100分,满足你所有的要求甚至更多(我们牺牲就好,你不用牺牲)。但因为时间限制(口头上少强调人力限制或预算限制,因为人力是我们乙方的责任,而预算限制则有怪罪甲方小气的嫌疑,唯有时间是归上帝管辖),我们需要你给我们一个“优先顺序”,我们先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好之后,再来处理剩下的工作。一定要给客户安心感,让他觉得我们不想规避掉任何工作,只是需要一个工作的优先顺序罢了,而且您身为客户,绝对有这个权力来指导我们先后缓急。

  有的PM可能会担心,万一优先的事情做完后,客户跑来要我们完成剩余的工作,要我们交出那120分怎么办?这样不是增加我们额外的成本吗?根据我的经验,这类难搞的专案,通常是时间、预算、品质限制较严格的,直到专案完成前,每天都是紧锣密鼓像打仗一样地进行,当第一优先的事情完成后,原本第二优先的工作马上就会递补成第一,所以总是有“最急迫”的问题要处理。对于最终的交期,客户可能比你还要在意,所以不太可能deadline前客户还有闲功夫要你慢慢做些雕花镶金的工作,就算有空闲时间,客户窗口多半会跟公司回报提早结案,这样对他自己的绩效也有帮助。

  所以不要把问题弄得那么严重,要求客户对“未来”可能的牺牲当下就做出取舍,甚至去背书画押。而是尽量把问题变成“眼前”我们该如何决定“先后顺序”,如此而已。如果PM能做出这样的引导,客户会比较安心,必要时,还可以像销售高手卖手机一样,建议客户投入更多资源以获得加倍回报。

  危机往往就是转机,许多资深PM都懂得这个道理,因此反而很欢迎这样的变更,他们知道这正是争取更多资源的契机,而且客户也会获得更多的价值,是个双赢。毕竟对专业赛车手来说,有弯道才有超越的机会呀!(转自专案管理生活思维)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
上一篇:解析沃尔玛的责任管理之失 下一篇:专有名词8级并不代表"专业度"同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