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学苑 > 运作管理
马蔚华重塑壹基金:引入现代企业制度
2014-12-05 运作管理
分享到:

  参加招商银行董事会之前,马蔚华分别接到王石和李连杰打来的电话。这是马蔚华以招商银行行长身份参加的最后一次董事会会议,他即将卸任招商银行行长,稍早前,他卸任了招商银行党委书记。王石和李连杰表达了同一个意思: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换届很快到来,他们一致希望马蔚华接任。

  2013年5月31日,马蔚华正式告别执掌长达15年的招商银行。65岁的马蔚华,下一站是哪里?作为银行业领军式人物,马蔚华的卸任受到广泛关注,各种商业邀请纷至沓来。以他在企业界的地位和影响力,他完全可以继续征战商业,轻车熟路。

  王石,万科股份公司董事长,时任壹基金执行理事长。李连杰,众所周知,壹基金的创始人、理事。当他们共同向马蔚华发出邀请时,马蔚华口头答应了。但是此后,在具体了解了国内慈善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包括壹基金在内的慈善机构所遭遇的矛盾、困难和争议,他一度犹豫。因为,对于他来说,慈善是个并不熟悉的领域,执掌壹基金,不会轻松,不会一帆风顺。

  尽管马蔚华口头答应接任理事长,但壹基金的理事无法确认马的最终意向,担心其在各种商业邀请之下会变卦,于是在2013年下半年召开的理事会上,理事会纪要专门写入马蔚华答应接任理事长一事。

  “但是我觉得,当时接任招行行长的时候,不是也遇到这样的情况吗?人生的道路总是要有一点挫折,如果很顺利的话,可能也没啥太大意思。况且壹基金已经有一个很好的基础了。”马蔚华分析。

  之后,马蔚华谢绝了众多商业邀请,坚定信念聚焦壹基金,做好壹基金理事长。

  身为知名企业家,马蔚华不希望重复国内基金会所走的道路。15年前,50岁的马蔚华,从司局级官员转战商业,以“创新”为招商银行开疆拓土;现在,从商业转身慈善,他将再次以“创新”为壹基金寻找一条别样的发展之路。接受慈传媒《中国慈善家》杂志采访时,他说:“像我当时办招行那样办壹基金,或许能走出一条比较好的路子来。”

  接棒:贡献时间和精力

  壹基金的马蔚华时代到来了。

  2014年2月8日,是壹基金一届九次理事会,也是一届理事会的最后一次会议。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辞去壹基金理事长,王石辞去壹基金执行理事长,王石和马蔚华握手交接。

  3年前,壹基金获得公募资格,成为首家民间地方公募基金会。它的理事会足够豪华:冯仑、李连杰、柳传志、马化腾、马蔚华、马云、牛根生、王石、杨鹏、周惟彦和周其仁。除了李连杰、杨鹏、周惟彦和周其仁,其他7人都是国内领袖级企业家。

  王石接受慈传媒《中国慈善家》杂志采访时表示,当初他之所以出任壹基金执行理事长,是因为自己有时间。在分析推荐马蔚华接任壹基金理事长时,王石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对于能干、有丰富阅历、有激情的成功人士,最有价值的是什么?是时间。贡献时间、贡献精力。

  之前,有两位知名企业家从商界转战慈善界,一位是曾执掌爱立信中国和亚信科技中国的张醒生,辞职后担任大自然保护协会北亚区总干事长;一位是蒙牛董事长牛根生,辞职后担任自己捐赠的老牛基金会理事长。几年下来,分别在张醒生、牛根生贡献大量时间、精力之后,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部和老牛基金会均已风生水起。

  “我觉得他们(壹基金理事)都有事做。我卸任了,他们觉得我不像他们有压力。”马蔚华在认同自己有时间参与之后,更强调自己的一个性格,“另外,他们说我这人还比较靠谱,他们看重我这点。既然我要接这个事,我就肯定比较靠谱地做下去。我要做一件事,肯定是倾注全力,肯定是一丝不苟地把它做好,这点我能做到。”

  马蔚华视自己为慈善界的初学者、后来者,尽管10年前他就参与发起阿拉善生态协会,3年前担任壹基金理事和预算委员会主席,不过他认为此前仅仅是参与者,而现在是领导者。角色不同,马蔚华的自我要求变得完全不同。

  从2013年答应接任壹基金理事长到正式接棒,马蔚华开始深入考察、学习和研究中外慈善事业。在台湾,他拜访星云大师、证严法师,尤其向证严法师请教慈济基金会的发展和运作。

  壹基金秘书长杨鹏透露,3月13日晚,2014年全国“两会”刚刚结束,马蔚华专门在北京宴请公益界资深人士,征求公益管理的意见。“马蔚华先声明,晚餐的费用,不用壹基金一分钱。马蔚华还强调,自己当壹基金理事长,不会花壹基金一分钱在自己身上。”

  “我得从他们身上了解慈善运作经验,各方面的矛盾和解决的途径。受他们的启发,才能做好工作。”马蔚华一副谦虚的姿态。作为多年的全国政协委员,今年全国“两会”,他开始重点关注研究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公益慈善的部分。

  在研究了欧美的慈善基金会运作模式之后,作为全国政协委员,马蔚华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我国公益慈善基金管理制度引入信托机制的提案》。他建议,将慈善基金交由获得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的独立第三方机构进行托管,由托管机构依据法律法规和合同的要求,履行公益慈善基金安全保管、资金清算、资产核算和信息披露等职责,通过市场化机制,解决公益慈善基金的全程监督和服务专业化问题;同时,允许公益组织在“确保资金安全”前提下自主选择管理人,对公益慈善基金进行保值增值的专业化管理。

  在具体了解了当前的制度困境之后,马蔚华认为慈善事业百废待兴,这就需要慈善机构去开拓。“就像当初办招行所面临的金融困境一样。”

  学习研究的更大结果是,他将对壹基金实施全方位的变革。

  布局:制定发展战略

  在担任理事长之前,他第一次进入壹基金的办公室,看到办公条件简陋、拥挤。他跟每一位工作人员聊天,了解他们的状况。他获知,工作人员收入不高,但素质高,有的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有的在国际慈善机构工作过,有的在慈善行业工作了许多年,对慈善事业充满热情。他被感染,甚至被感动,坚定了担任理事长的决定。今年春节,马蔚华自掏腰包,亲自给壹基金工作人员发放红包。

  慈善行业工作人员有情怀,但收入低,普遍存在。马蔚华认为这涉及内部管理问题,需要建立一套绩效考核体制,包括薪酬的激励和约束,调动积极性,避免吃大锅饭。在马蔚华看来,提高工作效率即可以提高收入水平。重建内部管理,仅仅是马蔚华正在重点推动的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除了管理,壹基金接下来的战略目标也发生了变化。在马蔚华接任理事长的壹基金理事会上,从之前三年的聚焦灾害救助、儿童关怀和公益支持,调整为接下来三年聚焦灾害救助。

  3月17日,壹基金召开全体会议。晚上,马蔚华戴着统一的黄色蜜蜂帽,再次讲解新三年战略。最后,他送给壹基金团队三句话:不知未来者无以评判当下,不知世界者无以理解中国,不知宏观者无以处理微观。这并非马蔚华第一次说出这三句话,不过之前都是以招商银行行长的身份表达这样的观点。

  马蔚华重视发展战略。担任招商银行行长时,他曾总结自己的战略观:比别人早三五年知道市场需求的变化,就是早一点;快一点研究适应需求的产品,就是快一点;把产品做到最好,这就是好一点。

  担任壹基金理事长后,马蔚华马上向壹基金的理事会和秘书处抛出了制定中长期战略的布局。马蔚华告诉慈传媒《中国慈善家》:“企业都有一个发展战略。壹基金也应该有一个比较远的理想和中长期战略。”所谓的中长期就是指三五年。

  杨鹏介绍,2013年,壹基金受益人75万人,志愿者6万人,捐赠人250万(含6061个企业),捐赠人次5668万人次,捐赠收入5.2亿。按13亿人都公益起来的宏大目标,壹基金公益事业刚起步。

  马蔚华认同李连杰制定的“人人公益,尽我所能”的愿景。马蔚华希望实现“人人公益”,让壹基金成长为中国和世界都是捐赠人最多的慈善机构。“如何把这个愿景变成一个真正的现实,需要有一系列的战略目标和措施。”马蔚华说。

  制定战略,并非马蔚华独自去做。“战略不是少数人在屋子里做出来的,做战略不是简单地找几个‘秀才’写文章。”在壹基金内部,马蔚华就他所期待的战略谈了两次,接下来则是内部全员参与讨论,让每一位员工增加对战略的认同感。

  今年年中,壹基金理事会召开,该战略将提交理事会表决。

  重塑:引入现代企业制度

  在研究了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基金会管理制度后,马蔚华发现,利用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基金会,是重要的倾向。同时,他也认为,企业家参与慈善机构的领导和管理,主要价值就在于企业家的思维方式、管理理念和手段。在管理体制上,他更喜欢像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一样,建立理事会领导下的秘书长负责制,从而建立一个高效的决策机制和执行力量。

  马蔚华执掌的壹基金,有着宏大的抱负,它要成为中国捐款人数最多的慈善机构,实现人人公益。募款,尤其是人人公益,仍受限于募款理念和制度。马蔚华认为,每一个捐款人,哪怕是捐一角钱、一元钱的人,都是壹基金的主人。“用商业银行的话来说,他们都是客户,都是我们的‘上帝’,都要服务好,让他们有权或能够知道他们捐的钱用到哪儿去了。捐款人有主人感,才能提高壹基金的公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