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公司:远见还是短命
从360公司一贯的盈利模式来看,360进军智能手机并不稀奇。众所周知,360走的一直是一条“免费+增值服务”的盈利模式。免费的安全和杀毒服务是其强有力的推广手段,依靠这个手段360积累了海量的忠实用户,在此基础上它推出了网络广告、防病毒软件、个性化增值服务等,360模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保持和增加了安全产品和服务的用户数量。就外围环境而言,在“终端为王”的价值引领之下,WEB互联网的价值正在向移动互联网转移,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智能手机作为争抢移动终端的重要入口,自然会引起包括互联网公司在内的IT企业的极大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向以冒险著称的360公司岂能熟视无睹?
但是,360进军手机领域颇有让人有种“另类”的感觉。首先,360并不自己生产手机,而是采取了硬件外包的模式,与华为等知名硬件厂商合作,风险共担,这样就避开了自身在硬件研发、生产方面的不足,专注于自己擅长的服务领域。其次,360提出“只提供给360用户”,实际上表明它很有可能会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实现捆绑式销售,将自己的软件、服务嵌入到360特供机中。
360其实走的是一条“类运营商”的商业模式。即依靠强大的网络覆盖能力和销售渠道,渗透到终端消费者群体,向其提供所需的内容产品。他们自己不生产手机等硬件产品,但却能够借助开放式平台将内容与硬件巧妙地结合起来。采取类运营商模式的互联网企业并不止360一家。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也都是类运营商模式的典型代表。这些互联网巨头在布局互联网手机方面基本都是结合各自的平台优势逐渐向移动终端渗透,据此抢占移动互联网的入口,黏住庞大的潜在用户群体。但是比较起来,360的类运营商模式可能最为彻底、最为显著。
360类运营商模式到底能否行得通,能够走多远,还有待时间的检验。笔者认为,类运营商模式的生命力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第一,平台的开放程度和对用户体验的把握。互联网是体验经济,移动互联网则对用户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户的需求是全方位的,而类运营商模式最大的风险在于捆绑式销售对于用户选择权的制约。
第二,渠道的覆盖能力和硬件销售规模的大小。依靠内容盈利的互联网手机,需要一定销售量的积累,这就要求硬件厂商拥有强大的渠道覆盖能力。小米公司副总裁黎万强曾经表示,同一品牌手机销量达不到500万部甚至更多,内容盈利基本免谈。
第三,运营商(互联网企业)与硬件厂商之间风险分担和利益分享机制的合理性。类运营商模式依赖于硬件厂商的良好合作,需要对盈利目标和投资周期达成共识,同时对于风险的分担和利益的分配要有清晰的界定。
毫无疑问,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待开采的“金矿”,而互联网手机则是其中最值得期待的领域之一。为了争夺这一领地,各路英豪将各显身手,“小3大战”只是一个开端,互联网手机之战还将继续演绎。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

这个方法,帮你轻松戒掉手机瘾
每一次拿起手机,本来只是想查个快递,或者看个天气,但总是会莫名其妙的就会去看别的东西,不知不觉就玩了半个小时的时间,白白浪费的时间,事情快递又没有查成。怎么样才能停止被手机瓜分我们的时间精力,戒掉「手机瘾」呢?在纽约时报早些时间发布的文章中曾提到,手机中的…...
[详情]
光庭科技苏晓聪:自动驾驶中,产品才是我们的核心
文 | 彭赛琼来自新智驾(AI-Drive)的报道在自动驾驶刚进入人们视野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国内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一切都是未知数,头部企业的经验和数据,外界无从而知。这种状况树立起了一道门槛,有的公司保持观望,有的公司则急流勇进。光庭科技就属于急流勇进的…...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