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学苑 > 运作管理
新浪微博商业化胜负局
2014-12-08 运作管理
分享到:

  成为中国社交时代的王者,或告别辉煌、沦为二流互联网公司,新浪成败在此一举。

  新浪新任董事长曹国伟的办公室位于北四环路边的理想国际大厦20层,但这位刚成为公司史上首位集董事长和CEO于一身的高管,有望实现新浪和自己理想的重要资产却并不在这座大厦,而在隔街相望的朔黄发展大厦中--那里是新浪微博业务所在地。

  2012年9月的一个下午,孙疏朗(化名)走进朔黄发展大厦九层新浪微博的办公室,进入了办公区旁的一个大房间,坐在一台电脑前。电脑桌旁是一面深灰色的单向透视玻璃镜面墙,相邻房间中的工作人员可以借此观察孙疏朗的一举一动。这时,一位新浪微博工作人员启动了电脑上方的摄象台,并把一只录音笔放在桌面。被询问一些互联网使用习惯后,孙疏朗被特别问到百度贴吧的使用情况。随后工作人员让她试着用一下新浪微博中新开发的"微吧"产品。不过孙疏朗如何在微博网站中找到微吧,如何进一步使用等等,工作人员都没有引导或干预,只是不停记录着她的操作过程。

  在尝试微吧的过程中,孙疏朗会被问到很多细节问题。例如,如何找到返回微吧主页的按钮,没有去点击某个按钮的原因等等,最重要的问题是比较微吧和百度贴吧两个产品的感受及其原因。整个过程结束后,访谈者可得到100元答谢费,或新浪玩偶。最终,孙疏朗抱着一个大玩偶离开了朔黄发展大厦。

  这是新浪微博用户研究部门一次常规的用户使用习惯调研。这个只有5名正式员工的部门负责新浪微博几乎所有新产品的用户体验调研工作。每个新产品都会随机挑选10位左右新浪微博用户进行类似的访谈。工作人员会根据这些访谈提交调研报告,产品部门会据此对微博中的各种产品进行改进。目前,微吧已经被放在新浪微博页面最显眼的位置--浮动在网页最顶端的导航工具栏中。

  据新浪微博一位中层经理透露,这款意图与百度贴吧直接竞争的产品,正是曹国伟本人的想法。围绕新浪微博,这家公司正在努力开发出更多像微吧、微刊这样的新产品,希望吸引更多新用户、提升现有用户的活跃程度,缓解新浪微博面临的压力。

  这段时间,关于新浪及其微博业务的新闻可不少,除了刚刚更换了公司董事长外,微博还去掉了"beta"这个测试版标志。公司的业务架构正在进行调整,还有多名区域广告销售负责人离职。在此之前,外界对于新浪微博的态度,也从交口称赞,转变为开始质疑其发展前景。越来越多的人觉得新浪微博已不再创新,过早和过多的商业化打破了外界之前对该项业务的美妙幻想。停止幻想本身不一定是件坏事,但问题在于微博的高估值和公司股价与这种幻想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一家老牌互联网公司,新浪不能像一些创业公司那样毫无顾忌地投入其核心业务发展,它的股东们可不喜欢公司财报上的亏损数字。

  到目前为止,新浪微博仍是中国最炙手可热的互联网服务。不过尽管注册用户数保持增长,但其用户活跃度令人担忧。不少用户抱怨说微博内容质量下滑严重。而在产品层面,新浪为微博产品加入了更多的社交元素,还推出了企业主页等服务,这让微博变得越来越像Facebook这类社交网络。外界认为这会让新浪微博迷失自我,成为一个四不像的产品。尽管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热衷于投放在线广告,但新浪微博仍然没有开发出相应的服务、建好相关产业链来争夺在线广告市场。根据新浪公布的2012年第二季度财报,其微博广告收入仅为约1000万美元。而且,这其中近80%的广告客户是新浪门户广告的老客户。尴尬的是,第二季度新浪全部在线广告收入也被竞争对手腾讯超过。新浪整体营收近80%来自于在线广告。

  新浪微博并不缺少才华横溢的产品运营大师、潜在的付费客户和忠诚的用户,但其顽疾在于业务模式过于单一,且缺乏技术驱动力。盈利压力迫使微博业务初具规模就迅速推行商业化,阻碍了产品创新,并降低了用户的喜爱程度。

  诞生仅三年的新浪微博尚在幼儿期,却已承载政府监管、门户广告收入下滑等方方面面的压力,也引发了外界对其前景的担忧。过去几年,新浪微博的成长速度超过了美国的Twitter,它的用户数量仅用2年半就达到3亿,而Twitter达到这一规模则用了5年时间。但正如中国社会特有的悖论一样:高速发展掩盖了其体系方面的问题。曹国伟和他的高管团队必须拿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否则,新浪微博可能将丧失潜在的广告收益以及众望所归的大好前程。

  牵一发,动全身

  微博商业化对于新浪微博的挑战之大,超出外界的想象。

  长期以来,在线广告一直是新浪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这意味着新浪遵循的是传统门户网站的经营模式。

  传统品牌展示广告模式决定新浪以前面对的是大公司客户、广告代理公司。在这方面,新浪已经建立了出色的营销体系。但微博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其缺少足够的展示广告位。传统广告客户在微博上的投放很难支撑起收入规模。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使用微博等时,传统PC端的广告形式如何改变,包括位置、展现形式等都是很大的挑战。另一方面,不论是PC端还是手机端,品牌广告的转化率并不高。这可能会让那些尝试过的广告主失去兴趣。

  新浪微博更适合吸引规模庞大的中小企业客户,也只有吸引足够多的中小企业,微博的广告规模才可以达到和超越原有的收入规模。由于原有广告销售体系一直面对的是大公司和广告公司这样的客户,他们设计的产品也必然是为其服务。这意味着新浪必须重建一个新的广告体系。这个体系中包括中小企业、公关公司和社会化媒体运营公司。

  对新浪来说,微博商业化更像一场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性变革。只有新浪整个公司的架构进行重组,才有可能实现从门户品牌广告模式到微博广告模式的转变。

  业务转型截至目前的一个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百度高管跳槽加入新浪微博。百度的核心业务主要来自中小站长、中小企业和竞价排名系统。而这些领域的商业挖掘能力正是新浪所急需的。包括前百度业务运营部总监王亚娟、前百度联盟总经理褚达晨在内的多名百度高管的空降,新浪营销体系正在进行重组。截至发稿时,新浪原有四大区域广告销售负责人,除华东区之外都已离职。由COO杜红主管的营销体系目前重新划分为三部分:市场营销、销售和运营体系。

  与内容运营部门不同,微博商业化系统的运营部门,负责与公关公司、社会化媒体运营公司这类新型合作伙伴组成新的运营渠道。现在对中小客户最有吸引力的是两个平台,一个是百度,一个是阿里巴巴。这两个平台能为中小企业直接带来订单。这群购买搜索引擎关键字的客户群体,尚未形成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明确意识。这种情形下 ,根本谈不上购买新浪微博的服务。因此,运营部门会帮助一些企业用户学习利用微博进行社会化媒体营销。让潜在客户看到效果,未来新浪微博大规模商业化之际,才有可能愿意花钱。

  不过,目前这种重组仅迈出第一步,没有出现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效应。而更重要的问题是,百度之所以能够吸引这些中小企业主,是因为百度能为他们提供精准的广告投放,后者也切实支撑了百度的高市值。但截至目前,新浪只有20万企业客户的规模,无法支撑一个成规模的营销体系。这意味着,未来新浪极有可能面对这样一种尴尬局面--门户广告收入下滑,但微博商业化营收远不成规模。新浪并非没有意识到这种风险,现在,该公司正尽力加速微博商业化发展,今年第四季度将会上线用户自助广告系统。

  缺失的基因

  广告客户类型的变化可以通过调整组织架构、吸引新鲜血液来完成重组,但社会化媒体也好,社交网络也罢,其商业化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却是技术。

  对于微博这样的平台,价值在于数据的挖掘而非广告位置的展示。根据新浪公布的数据,目前有60%的用户通过手机使用其微博服务。外界预计这个比例未来还会加大。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广告,会针对每一名用户提供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广告内容。在移动终端上一定会是每个用户看到不同的广告。百度和谷歌通过用户的搜索记录就能够转化为庞大的广告销售额。新浪微博中记录了几乎每个用户的生活,理论上这应该产生更巨大的商业价值。而想实现这样的广告效果,必须有强大的数据挖掘能力作为支撑。

  曹国伟并非不知道数据挖掘的重要性,但技术储备的问题导致新浪很难应对这样的挑战。新浪团队里缺乏技术方面的人才。在数据挖掘上,长期以来新浪在这方面的投入相比腾讯等公司而言少了很多。事实上,自从公司创始人王志东离开之后,新浪就失去了原有的技术优势,甚至成为一家缺少技术基因的互联网公司。一个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如果缺乏一个强大的技术体系支撑,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事实上,中国互联网行业众多成功公司的CEO,大都拥有技术背景。但众所周知,已执掌新浪六年的曹国伟曾任新浪CFO,是典型的财务科班出身。由非技术背景的高管担任CEO并非错误,阿里巴巴CEO马云同样并不是一名工程师。但阿里巴巴合理的高管团队组合,让这家公司拥有了一个合格的技术体系。淘宝数据魔方就是阿里巴巴数据挖掘能力的体现。相比之下,新浪的问题在于,长期以来其核心竞争力并非技术--其CTO职位甚至空置许久没有人选。

  新浪微博最初的成功,得益于这家公司的媒体属性和运营团队的成功,而非技术因素。在推出新浪微博之前,新浪网总编辑陈彤带领的团队已通过运营博客、名人访谈等产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后微博业务的爆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