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学苑 > 运作管理
轻管理认为管理没有模式
2013-09-29 运作管理
分享到:

    2011年7月1日,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副合伙人陈果在其新浪微博中说:“我说过我不太赞成集团管控这种‘伪管理理论’,现代管理学乃是基于交易机制和权责匹配的显学,而非集分权制衡的权谋学。拜读了某位‘中国最强集团企业咨询领军人物’的一些文章,脑子里冒出一个英文词——Fluffy,也许俺有同行相轻的恶习,但还是斗胆认为这类似是而非的理论对以逻辑、专业为价值的管理咨询职业尊严是一个挑战。”

    陈果在微博中讥讽的“管控理论”是号称“中国集团管控第一人”白万纲提出的管理理论。由于不同的管理理论在企业实践中表现为不同的管理模式,所以管理模式是企业实践中最重要的管理体系和方法的总和,决定了企业管理的成败。

    管理模式的定义是:从特定的管理理念出发,在管理过程中固化下来的一套操作系统。用公式表述为: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系统结构+操作方法。管理模式大致可分为:传统/等级模式、人际关系模式、系统模式和现代人本主义管理模式。与管理模式有关英文的表达有:Management System(管理交流)和Management Model(管理模型)。

    IBM有自己倡导的管理模式,白万纲也有自己推崇的集团管控模式,孰是孰非,并没有价值。因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存在必然有它的合理性。但是由此引发的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才正确的话题,对于企业管理者非常有价值。

    一般来说,不同的国家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模式,而且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在理论上比较公认的管理模式有日本管理模式和美国管理模式等。不同管理模式决定其管理特征的差异性,如美国管理模式的特点是鼓励个人英雄主义及以能力为主要考核特征的模式,它在管理上的主要表现就是规范管理、制度管理和条例管理,以法制为主体的科学化管理。而日本管理模式的特点则是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年功序列制、禀议决策制等为特征,重视人际关系、以集体利益至上、家族主义等情感管理为主的特征。

    从管理实践看,无论是美国管理模式还是日本管理模式,本身无对错之分。因为不同的管理模式有不同的应用条件,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你所用的管理模式出了问题,并不是管理模式本身的问题,而是你把这种管理模式用错了地方;反过来说,如果一个被别人“证明”似乎是不正确的管理模式,对于你却可能是正确的适用的。因此,管理永远是权变的,管理模式没有对错之分。

    中国管理没有模式

    既然美国管理模式和日本管理模式被广泛认可,而管理模式没有对错,因此创造出来中国管理模式似乎是一个很容易的命题。

    近年来,一些中国企业开始向本土的传统国学智慧求助,要创造中国的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很多企业家过度迷恋传统文化,把企业管理制度改成传统文化,所有的行为都用《论语》来管理。把传统文化庸俗化,把企业管理文化庸俗化,这些非常肤浅的做法,根本不是可复制的管理操作系统。

    一些管理专家也投身中国管理模式的研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中国管理模式,但都让人有似是而非的感觉。比如中国管理模式的领军人物--金蝶集团董事局主席徐少春认为,中国管理模式包括三个方面:中国管理哲学、现代管理科学、成功管理实践。他说:“中国管理模式一定是一种成功的管理实践,这个管理实践是稳定的,也是可以复制的。这要求把各行各业的流程标准化,形成流程分类框架。其次,中国管理模式一定是科学性的,是采用了古今中外一些先进的管理手段、管理科学、管理方法,我们称之为现代管理科学。也就是说,中国管理模式不是传统落后的概念,而是在互联网时代受到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IT技术的冲击和影响。这些方法和手段,一定会催生新的管理方法。最后,中国管理模式一定具备的是思想性,也就是有深层次的思考,是企业的经营哲学,也是中国哲学。”

    仔细分析徐少春提出的中国管理模式,发现他提出的中国管理模式是中国传统统治阶级思想加上现代西方科学管理制方法、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互联网技术拼凑而成的四不像,并没有美国管理模式和日本管理模式那样鲜明的中国模式特征,无法从中看到共性的东西。另外,徐少春提出的中国管理模式,并没有形成在管理过程中固化下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整套可复制的管理操作系统,这不符合管理模式的定义。

    中国管理只是权谋技巧

    中国管理很难用模式来概括,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决定的。因为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和管理相关的主流思想谈的不是管理,而是统治。统治是靠暴力保证的,其价值观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平等协商只是怀柔手段,驭人管事的权谋才是根本,这是统治阶级的显学。而西方管理学的价值观是平等博爱,人人皆有自由,因此要通过温和的管理方法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

    中国管理很难用模式来概括,是由中国管理的哲学基础决定的。美国管理的哲学基础是个人主义,日本管理的哲学基础是集体主义,而中国管理的哲学基础则是权谋主义。权谋主义的特征是个性化的技巧,不具备可复制的特征,这也造成中国为什么没有管理大师的原因。因为权谋主义和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不同,主要是桌子下面的功夫,上不得台面。中国红顶商人可以赚钱,但不可以公开,经商技巧可以意会,却无法言传。

    比如曾是国内企业家领袖人物的牛根生,曾豪言“可能一辈子不减持蒙牛股票”。而据港交所披露,2011年,蒙牛乳业主要股东牛根生行使权证,沽出228万股集团股份,每股作价28.25元,涉资约6441万元,持股量由5.79%降至5.66%。加上其分别在2009年和2010年的数次套现,其套现金额已超过20亿港元。数次食言,言行不一,导致牛根生的正面形象大打折扣,也让我们对中国企业家真实的管理目的和价值观充满怀疑。这说明中国一些所谓的企业家,实际上只是权谋管理大师,因为其成功的秘密只有自己知道,和自己平时口头宣传的倡导的企业管理理念价值观完全不同。

    不要迷信管理模式

    丁雪峰博士在2013年10月份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的新著《轻管理:让管理很简单的真正秘密》对管理模式进行了详细论述。管理模式只是一个概念。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讲,不要迷信管理模式,更不要试图去创造一个什么模式来彪炳自己是管理大师。企业家的本分是盈利,是经营好企业,是做企业家,而不是成为管理专家。

    在管理中,不要试图创造出和日本、美国管理模式完全不同的中国管理模式,这种想法对于企业经营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在实践中,美国人现在仍在学习日本的管理经验,日本人也在学习美国的方法,在美国和日本,已分不清那些是美国式管理方法,哪些是日本式管理方法,更多的是日本的管理方法有了美国名字,美国的管理方法有了日本叫法。

    在《轻管理》一书中,我提出管理没有可复制的模式,因为管理一定和文化相连。

    由于管理学发端自西方,管理作为一种组织行为,不可能撇开文化背景的影响而独立存在。由于中外管理的制度、人文、法律、信仰等商业环境的不同,使得西方的管理体系在中国水土不服,

    IBM复杂的管理模型和管理方法在中国未必有效,而白万纲相对简单实用的管控理论却可能更适应中国的企业文化,因此就得到了一些企业的认可。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管理方法,权谋式管理加西方科学管理。

    对于企业领导人,切勿轻易地模仿新流行的管理方法。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和企业家们,几乎每天都在“创造”着新的管理办法和模式,新的管理专业名词也在不断地涌现。流行的未必就好,别人取得巨大成功的管理方法或模式,对你可能是灭顶之灾。把握的方法只有一个:牢记管理方法和模式无对错之分、新旧之分,实用才是硬道理。

    对于员工,当你选择企业工作的时候,就选择了这个企业的管理模式。如果你不适应企业的管理方法和风格,进而批判企业的管理方法和风格,甚至于碟碟不休的满腹牢骚,其根本原因并非企业管理方法和风格发生了错误,而是你自己的文化和价值取向与企业发生了偏差,你能做的,要么是适应企业,要么是选择离开企业。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
上一篇:留下好员工的最好条件——好领导 下一篇:企业管理者精神压力的成因与化解方法探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