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性创新理论不适用于苹果?
苹果公司内部流传着一个老笑话,那就是史蒂夫·乔布斯周围是一片“现实扭曲力场”:你离他太近的话,就会相信他所说的话。苹果的数百万用户中已有不少成了该公司“信徒”,而很多苹果投资者也赚得盆满钵满。不过,Elmer-DeWitt认为,在报道苹果公司时有点怀疑精神不是坏事。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开创的颠覆性创新理论(disruptive innovation),也许适用于磁盘驱动器、机械挖掘机和炼钢厂,但遇到苹果(Apple)时,这项被当前许多企业管理思想作为基石的理论就不灵了。
他曾经在2006年预测iPod即将消亡,在2007年表示iPhone不会取得成功,也曾在2012年预测称,集成化的iPhone和iPad最终将败给三星(Samsung)和谷歌(Google)的模块化产品。
科技博客Stratechery的撰稿人本?汤普森在今年9月表示:“克里斯坦森的三个预测没有一个正确。”
近来,克里斯坦森遭受了不少笔诛口伐,而且不仅仅是在博客圈。今年6月,他的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同事吉尔?拉波尔在《纽约客》(The New Yorker)杂志上发表了长篇檄文,猛烈批判克里斯坦森,文中还引用了克里斯坦森著作《创新者的窘境》(The Innovator’s Dilemma,1997年出版)和《创新者的解决之道》(The Innovator’s Solution,2003年出版)中的错误和纰漏。
拉波尔是一位历史学教授,对如何管理高科技公司并不在行,更不用说研究相关领域的学术理论了,因此他的批评并未受到科技圈的广泛关注。
然而最近,来自科技专家本?汤普森的文章《克雷?克里斯坦森错在哪里》、本?巴加林的《推翻颠覆性创新理论》、以及简?路易斯?加斯撰写的文章《克雷?克里斯坦森是其自身魔鬼的拥护者》,也纷纷提出了批评。他们可就不容易被忽视了。
甚至连克里斯坦森最知名的拥护者霍雷斯?德迪欧,现在也站到了质疑者的行列。
德迪欧一直以普及克里斯坦森的思想为己任,在他的博客Asymco、播客Critical Path和Airshow上竭力传播颠覆性创新理论福音。他表示,这一理论从落魄者的崛起、大卫击败歌利亚、弱者击败强者等等这些人类最古老的故事中汲取了叙事力量。
然而,上月在参加巴加林的播客Techpinions进行的一个讨论时,甚至连德迪欧也不得不承认,克里斯坦森的理论必须有所调整,才能适应科技消费品市场。他表示:“一旦涉及到消费者,情况就会有些变化。”
汤普森、巴加林和德迪欧都承认,问题的根源在于,这套理论源于克里斯坦森对B2B市场(即企业对企业市场)所做的分析。在这个市场中,做出购买决定的是企业管理者,而不是消费者。企业管理者做出的理性决策往往是基于经济方面的核算,而非使用产品的体验。
消费者也重视金钱,但他们同样重视一系列其他因素——易用性、品牌忠诚度,以及他们的朋友会使用什么产品。营销部门动辄花费数百万美元来了解促使消费者做出不同购买决定的细微差异。这是一个被深入研究的领域。然而,大部分科技公司对此还一无所知。
德迪欧表示:“苹果的发现是:只要他们能掌握仅仅10%的消费者行为学知识,并活学活用,他们就能生产出对普通大众更具诱惑力的产品。”
德迪欧说,这很管用,史蒂夫?乔布斯是“天生的颠覆者”。
德迪欧很看好苹果手表,尽管奢侈品手表市场对他没什么吸引力。他发现在当今的购物商场中,他有些无所适从,他几乎没有想买的东西,而95%的购买决定都不是基于功能需求,而是纯粹的心理需求。
在播客讨论的最后,他问道:“为什么人们会在这家店里,而不是在销售同样产品的隔壁店里买东西?对我来说,这是件神奇的事情。”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

这个方法,帮你轻松戒掉手机瘾
每一次拿起手机,本来只是想查个快递,或者看个天气,但总是会莫名其妙的就会去看别的东西,不知不觉就玩了半个小时的时间,白白浪费的时间,事情快递又没有查成。怎么样才能停止被手机瓜分我们的时间精力,戒掉「手机瘾」呢?在纽约时报早些时间发布的文章中曾提到,手机中的…...
[详情]
光庭科技苏晓聪:自动驾驶中,产品才是我们的核心
文 | 彭赛琼来自新智驾(AI-Drive)的报道在自动驾驶刚进入人们视野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国内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一切都是未知数,头部企业的经验和数据,外界无从而知。这种状况树立起了一道门槛,有的公司保持观望,有的公司则急流勇进。光庭科技就属于急流勇进的…...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