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中国制造的努力
虽然互联网席卷了今年“中国十大管理实践”(简称“十大”)榜单,但对于中国制造来说,还有很多互联网之外的事,值得深谈。
曾经的辉煌已无须多言,当前人们关心的是:当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成为过往、便宜原材料不再随处可得,中国制造如何面对历史的转折?纵览历年“十大”榜单,我们发现,中国制造的努力从未改变—它们从“傻大粗黑”的简单制造出发,面朝创新;它们从为他人做嫁衣,到试探着在产品上烙上自己的LOGO ;它们从国内一隅之地迈向国际,参与全球角逐??
互动话题:再不转型就是“等死”,中国制造业未来路该咋走?
这种种努力,也正在为中国制造洗脱不良声誉,争取全球消费者的认可和接纳——在万众瞩目的2014年世界杯上,中国制造高调挺进,将相关产品摆上赛场,其中包括吉祥物“福来哥”、官方比赛用球、现场电子记分屏、为比赛场馆提供绿色能源的太阳能板……甚至连球迷们挥舞的参赛国国旗也多由义乌国际商贸城提供。
所有的努力,都将被铭记!
创新的自我救赎
以“创新”为关键词搜索历年“十大”榜单,我们得到16个结果,涵盖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其中,作为最直观的创新方式,“产品创新”(2004年)尤其值得关注。
多年来,中国制造一直背负着“山寨”的骂名。虽然一些小企业通过“山寨”在跨国企业的夹缝中勉强存活,但通过简单抄袭与低端仿制,“山寨”并不能将中国制造带到高处,而创新却能。
在自主创新(2006年)与拿来主义的创新(2012年)之间,中国制造显然更擅长后者。模仿与创新往往一墙之隔,在国内,一个最成功的案例是微信。2011年初,腾讯推出了模仿国外应用Kik的语音社交应用——微信,仅仅4年,其用户已突破8亿。当年,媒体报道将其称为“类Kik免费短信应用”,但是后来,它有了群聊、有了“摇一摇”,有了开放平台、有了公共账号平台,今年11月中旬,它甚至推出了微信电话本,实现了免费通话功能。时至今日,它向用户展示了一张与Kik截然不同的面孔。
这种“拿来主义的创新”好处多多。有数据显示,原创性技术研究的成功率仅为5%,而在原创性技术基础上研究开发的成功率为50%;更重要的是,模仿创新的平均成本是原创性研究成本的65%,耗时是原创性研究的72%。
当前,在产能过剩和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中国制造正通过创新寻求各方面的突破。
不管是渠道创新(2003年、2011年)还是成本创新(2010年),无论是微创新(2011)还是战略性创新(2008年),又或者商业模式创新(2011年)和管理模式创新(2013年)……透过一份份“十大”榜单,我们能看到中国制造在创新之路上的努力与艰辛。
中国制造“山寨”的骂名言犹在耳,国外消费者焚烧中国产品的尴尬也尚未远去。创新更像一种自我救赎,照亮中国企业的未来之路。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

这个方法,帮你轻松戒掉手机瘾
每一次拿起手机,本来只是想查个快递,或者看个天气,但总是会莫名其妙的就会去看别的东西,不知不觉就玩了半个小时的时间,白白浪费的时间,事情快递又没有查成。怎么样才能停止被手机瓜分我们的时间精力,戒掉「手机瘾」呢?在纽约时报早些时间发布的文章中曾提到,手机中的…...
[详情]
光庭科技苏晓聪:自动驾驶中,产品才是我们的核心
文 | 彭赛琼来自新智驾(AI-Drive)的报道在自动驾驶刚进入人们视野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国内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一切都是未知数,头部企业的经验和数据,外界无从而知。这种状况树立起了一道门槛,有的公司保持观望,有的公司则急流勇进。光庭科技就属于急流勇进的…...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