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出台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状况,提高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石家庄市政府日前出台《石家庄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根据规划,石家庄将不断扩大残疾人社会福利。自2013年起,县域经济全省60强县(市)和市内五区对贫困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给予50元生活补贴,对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护理的重度残疾人给予每人每月300元护理津贴。
“十大体系”服务残疾人
《规划》提出,到2015年,石家庄将完成残疾人“十个体系”建立:残疾人康复保障与服务体系、残疾人生活保障体系、农村残疾人扶贫服务体系、残疾人教育体系、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残疾预防体系、残疾人维权工作体系、残疾人组织工作体系、残疾人基础设施和无障碍建设体系。
实施“七大惠残工程”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石家庄市将实施“七大惠残工程”,集中力量解决一批残疾人迫切需要解决的急事、难事。
实施“千名贫困聋人助听工程”。动员企业、社会慈善机构和人士参与,实行省、市、县三级财政补贴,为全市1000名贫困中轻度聋人适配助听器,实现全市贫困听障适配者助听器验配全覆盖。
实施“千名精神残疾者免费服药工程”。结合省配套资金和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广泛筹资,为5000名贫困精神残疾者提供免费服药,实现全市贫困精神残疾人免费服药全覆盖。
实施“千人助视工程”。结合省配套资金和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广泛筹资,为4000名贫困低视力者购置并免费发放助视器,实现贫困残疾人助视器适配全覆盖。
实施“贫困青少年肢残者矫治工程”。结合省配套资金和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广泛筹资,免费为急需手术矫治的贫困青少年肢残者进行手术矫治,实现全市贫困青少年肢残者矫治手术全覆盖。
实施“万人就业工程”。按照“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方针,进一步加大残疾人职业培训力度,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5年实现新增城镇残疾人就业1万人。其中,对有按摩培训需求的贫困盲人进行免费培训,结业后帮助安排就业,实现盲人按摩人员培训后全部就业的目标。
实施“市级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新建市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和功能符合国家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的相关标准。
实施“县域经济全省60强县(市)和市内五区率先发展工程”。县域经济全省60强县(市)和市内五区,要率先发展残疾人事业,在188个方面基本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在全市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提高残疾人住院报销比例
《规划》提出,城乡残疾人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帮助未参加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残疾人加入医疗保险。落实城乡重度及贫困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政府补贴政策,逐步实现参保费的个人缴纳部分由政府全额代缴。
逐步提高残疾人住院报销比例并实施医疗救助补助。对贫困残疾人重症医疗实施特别救助和康复治疗补助。对享有医疗保险待遇后仍有困难的残疾人提供救助。对贫困残疾人无法通过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渠道解决的医疗康复费用予以补助。对贫困残疾人家庭不满6周岁的残疾儿童和残疾孤儿的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等基本康复给予补助。
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家庭的孕妇和新生儿,由县级卫生部门组织开展免费孕期检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及早期干预,所需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
市内公共综合医疗机构对贫困残疾人在本机构就医给予挂号、缴费、化验、取药优先照顾,免收普通挂号费和注射费,减免不低于5%的治疗费(不含材料费),10%的检查费,50%的住院床位费。
各级各类公办康复机构应当免费为贫困残疾人开展康复训练,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应当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指导。鼓励民营康复机构对贫困残疾人康复训练费用给予减免。继续实施“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
贫困重度残疾人可获生活补助
《规划》要求,将符合规定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医疗范围,对贫困残疾人按规定落实补贴政策;将不能就业、符合规定条件的残疾人纳入城镇居民社会保险制度。纳入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县域经济全省30强县(市)和市内五区,争取对重度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给予个人按最低缴费档缴费部分全额补贴,对其他贫困残疾人按最低缴费档缴费部分给予50%补贴,除省、市按规定补助外,其余资金纳入当地财政预算。
扩大残疾人社会福利。逐步建立市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和重度残疾人护理津贴制度,减免城乡贫困残疾人水电费、有线电视收视费、煤气费。自2013年起,县域经济全省60强县(市)和市内五区对贫困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给予50元生活补贴,对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护理的重度残疾人给予每人每月300元护理津贴。
城镇新增残疾人就业1万人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城镇新增残疾人就业1万人;农村残疾人稳定从业10万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对残疾人就业的服务能力,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促进盲人按摩业的发展,培训并扶持就业盲人按摩人员400名。
落实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政策,建立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岗位预留制度;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岗位,优先安排残疾人就业;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多形式、多方式安置残疾人就业;扶持福利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开办福利性工(农)疗机构、庇护性工场,使托养和就业有机结合;鼓励和扶持残疾人个体开业和灵活就业。充分发挥医学院校、残疾人职业培训机构的作用,培训残疾人按摩保健人员和医疗按摩人员,加强对在职盲人按摩人员的继续教育,优先安排盲人按摩人员就业。
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
“十二五”时期,石家庄将初步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实施好“阳光家园计划”,为2000名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建立健全以市级托养服务机构为示范,以有条件的县托养服务机构为骨干,以乡(街)镇和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为主体、居家安养服务为基础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居家安养服务。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动员社会服务组织、志愿服务人员、家庭邻里等力量,依托社区(村)和家庭,为更多居住在家并符合托养条件的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安全保护等服务。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健全残疾人档案,掌握社区残疾人基本情况和需求;依托“居家养老一键通”呼叫服务网络,安装“一键通”呼叫机,为行动不便、语言受阻等残疾人提供及时服务。在农村建立邻里互助帮扶长效机制,通过政府购买邻里服务,为农村重度残疾人、贫困残疾人提供帮扶服务。
制定实施残疾人托养机构建设标准和服务规范。探索建立针对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提供残疾人居家安养服务等社会组织的资助制度和服务质量监管制度。对符合规范标准的托养服务机构给予居民家庭用水、用电、用气、用热等价格优惠待遇。
为贫困残疾人家庭改造危房
《规划》提出,为20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危房改造,市、县匹配资金要考虑物价上涨因素,适当提高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为贫困残疾人新居搬迁配备必需的生活设施和无障碍设施。
农村新民居建设中将照顾残疾人。新民居建设和改造,要充分考虑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在土地置换、资金筹集、房屋选择、搬迁时间、无障碍建设、生活服务等方面,为残疾人提供方便。对暂未搬迁的残疾人危房要及时修缮,确保居住安全。在城市住房建设中要照顾残疾人。在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分配中,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
开展残疾人家居无障碍改造
加快推进城乡无障碍建设与改造,参加全省无障碍建设县(市)、区创建工作,石家庄将开展残疾人家居无障碍改造,为贫困残疾人家庭提供改造补助。残联所属残疾人服务设施无障碍改造率达到100%。石家庄将把无障碍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内容,与小城镇、农村道路、公共服务设施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交通运输、航空、铁路及城市公共交通要加大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力度,公共交通工具要配置无障碍设备,公共停车区、住宅小区停车场优先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泊位。广泛进行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为1000户有需求的贫困残疾人家庭提供改造补贴。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

这个方法,帮你轻松戒掉手机瘾
每一次拿起手机,本来只是想查个快递,或者看个天气,但总是会莫名其妙的就会去看别的东西,不知不觉就玩了半个小时的时间,白白浪费的时间,事情快递又没有查成。怎么样才能停止被手机瓜分我们的时间精力,戒掉「手机瘾」呢?在纽约时报早些时间发布的文章中曾提到,手机中的…...
[详情]
光庭科技苏晓聪:自动驾驶中,产品才是我们的核心
文 | 彭赛琼来自新智驾(AI-Drive)的报道在自动驾驶刚进入人们视野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国内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一切都是未知数,头部企业的经验和数据,外界无从而知。这种状况树立起了一道门槛,有的公司保持观望,有的公司则急流勇进。光庭科技就属于急流勇进的…...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