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新空间中国地下城市空间解决用地紧张
一轮大规模的"地下造城"热潮正在全国诸多城市中兴起。
伴随着城市中心区的开发、旧城改造以及地铁、隧道、共同沟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国地下空间开发进入一个加速期。
到目前为止,已有北京、上海、重庆、南京、杭州、深圳、青岛等几十个城市编制了面积庞大的城市地下空间的专项规划。诸多迹象表明,在中国,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即将迎来高峰。
然而,令地下空间专家担忧的是,地下空间的开发可能会成为各地政府政绩比拼的新赛场,一哄而起、一拥而上、盲目开发、贪大求全。"地下空间开发的不可逆性,决定了一旦出现大的疏漏,后果不堪设想。"专家表示。
地下空间受地方空前关注
8年之后,沈阳的地下将可能出现十多层的"高楼大厦"。
日前,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发布了《沈阳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下称《规划》)。到2020年,沈阳市地下空间总建筑面积将达到5000万平方米,地下空间的开发规模将是现如今的4倍以上,人均拥有地下空间建筑面积将达到6.8平方米。
辽宁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曲赜胜表示,从地质条件看,沈阳的地下属于中砂层,适合地下空间的开发。从技术开发角度,难度不会太大。而且,随着沈阳城市规模、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加强对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无疑是件好事。
"沈阳近年轨道交通发展很快,1、2号线已经通车,沈阳地铁9号、10号线11月中旬即将开工。4号线一期也将于2014年启动。轨道交通不仅仅是一条交通线,关键是带动沿线土地的综合开发。对一个地区的土地和房地产的大规模立体化高强度的开发,这个开发肯定会带动地下空间的开发。"曲赜胜说。
专家表示,地下空间利用对于解决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建设用地紧张、交通拥堵、生态环境恶化等"城市综合症",对提升城市整体发展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沈阳针对地下空间的专项规划,在大城市当中并不超前。当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数量快速增长,体系不断完善,在我国一些实力较强的城市已初具规模。沈阳及早对地下空间做出控制性规划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不只是沈阳,就在2012年,关于地下空间的规划、开发等信息密集发布,中国各地对地下空间的关注热情空前高涨。
记者注意到,2012年8月,《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保护"十二五"规划》正式印发;《广州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纳入今年编制计划;昆明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完成初稿;浙江的嘉善县走在了很多大城市前面,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工作也全面启动……
有专家形容此景象不仅是"热火朝天",还颇有"争先恐后"的意味。
据介绍,到目前为止,已有北京、上海、重庆、南京、杭州、深圳、青岛等几十个城市编制了城市地下空间的专项规划。
从地下开发规模来看,最具想象力的还是北京。目前北京地下空间面积已达到3000万平方米。根据规划,到2020年,北京市地下空间建成面积将达到9000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面积将为5平方米。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认识也在加深。很多城市意识到,曾经只是梦想的"地下造城",看来并非想象中那样遥不可及。似乎,脚步可以更快些,胆子可以更大些。
提出"规模化造城"的设想,武汉最早。2008年武汉市通过规划,尝试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开发。计划用10年的时间打造4座新城,建设2000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堪比60个中山公园。目前,武汉在建的地下商业项目即达30余个。
沈阳刷新了武汉的构想,计划打造8座地下新城。5000万平方米的地下建成面积,总量不及北京,但人均拥有地下空间面积却超过北京,将达到6.8平方米。
地下开发进入高速发展期
"中国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的高潮已经到来,进入地下空间利用的高速发展期。"专家表示,"我国经济发展到了现阶段,具备了地下空间发展的基本条件。"
据介绍,伴随着城市中心区的开发、旧城改造以及地铁、隧道、管廊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地下空间开发进入了一个加速期,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将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领域。
目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速度已居世界首位,城市地下快速道路建设已经起步并将加速发展,城市大型地下综合体的建设已经成为许多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亮点,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专家介绍,现在国内城市发展过程当中部分功能设施如市政、环保、交通、物流,逐步地甚至全部地在转入地下。
地下市政综合管廊将形成网络,全国有60多个城市的新区规划了地下综合管廊,市政公用设施乃至变电站、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都将归置其中。
中国有地铁的城市已达30个,近期国务院又批准了27条轨道交通的建设。诸多城市地下快速路建设也起到了极大的示范作用。如南京玄武湖地下快速路、城东干道地下路等等。
不少城市为大规模的"地下造城"做了综合体开发的预演。据了解,结合地铁建设、城市改造和新区建设,在中国已有多个城市形成了规模在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平方米、功能综合、体系完整、内部环境优越、地上地下协调一致的地下城。如面积60万平方米的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地下城;武汉王家墩商务区地下城,总建筑面积超300万平方米;上海世博园地下区将达到40万平方米;杭州钱江新城核心区地下城,地下空间总量达到200万平方米。
不仅如此,不少城市的地下物流系统也将纳入规划。如上海正在进行集装箱地下运输系统的可行性研究;北京正在研究地下物流系统,以及结合地铁建设合理建设市政综合管廊的可行性方案。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叶学平认为,城市开发建设必须充分地利用有限的土地,向空中、向地面、向地下做立体的、长远的规划。
叶学平所指的立体规划也已经在珠海横琴岛出现。横琴岛作为我国第一个大规模地上地下成比例立体开发的样板,其中央商务区的北片区,地上是35万平方米的土地开发,地下是33万平方米的配套开发。地上地下空间利用比例接近1。很多的功能性设施全部放在地下,地面留出空间,用于绿化、阳光、景观等生态建设。
地下空间或成地方比拼政绩新赛场
在人们对地下空间仍然十分陌生的情况下,大规模的地下空间开发背后,隐藏着诸多隐忧。
"希望地下空间不会成为地方政府比拼政绩的新赛场。"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地下空间的开发,地方政府首先要抱有"理性建设"的心态。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地方政府切忌不顾具体条件、不顾经济水平,一哄而起、一拥而上、盲目开发、贪大求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有规划、法规、建设技术、环境技术、安全技术等很多课题需要研究,建设之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目前已经是地下空间开发的大国,但还不是强国。国家宏观层面的管理指导、法律规范的前瞻性以及技术的保障性都还存在短板。
1997年10月27日建设部颁布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使合理开发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有了法律依据。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一些相关的地下空间法律、规范和政策,但缺少从规划控制角度进行研究,如何有效控制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在国内基本是空白。
而沈阳《规划》提出,未来沈阳地下开发深度将直达地下30米,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叶学平对于技术保障方面尚有担忧,"地下空间的深层开发利用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的地下施工装备等方面我们与发达国家也还有相当的差距。"
事实上,规划、开发、建设并不是最大的问题,地下城建成之后,政府的运营管理能力、设施配套能力、商业开发能力将受到空前挑战。
地下空间的综合运营管理,确实是个不小的难题。不必说地下十几层的高楼大厦,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多种多样的经营业态,即便是一些已开发的单层、两三层的地下商业项目,"门前冷落鞍马稀"、面临掘金困境的消息也经常见诸报端。
专家表示,地下城后期运营的关键要看项目商业定位、环境的营造和配套、服务设施的匹配比例以及可以产生的效能等等。我国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效益尚有极大提升空间。
此文来源于《企业界》,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如若转载请联系游金地。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

这个方法,帮你轻松戒掉手机瘾
每一次拿起手机,本来只是想查个快递,或者看个天气,但总是会莫名其妙的就会去看别的东西,不知不觉就玩了半个小时的时间,白白浪费的时间,事情快递又没有查成。怎么样才能停止被手机瓜分我们的时间精力,戒掉「手机瘾」呢?在纽约时报早些时间发布的文章中曾提到,手机中的…...
[详情]
光庭科技苏晓聪:自动驾驶中,产品才是我们的核心
文 | 彭赛琼来自新智驾(AI-Drive)的报道在自动驾驶刚进入人们视野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国内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一切都是未知数,头部企业的经验和数据,外界无从而知。这种状况树立起了一道门槛,有的公司保持观望,有的公司则急流勇进。光庭科技就属于急流勇进的…...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