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学苑 > 见解
大数据填报志愿存营销陷阱 教育部已展开规范整治
2019-07-16 见解
分享到:

    大数据填志愿,靠谱吗?


    来源:安徽日报


    本报记者 马成涛


    高考,除考试本身外,志愿填报成了考生和家长们最关注的事情.在这种背景下,高考志愿咨询服务应运而生.不少考生和家长反映,一些互联网公司和手机APP推出大数据填报志愿服务,声称可以提高录取率,甚至"精准填报志愿""一分不浪费""可达到保底院校的录取率接近100%".那么,用大数据填报高考志愿,真的靠谱吗?


    智能匹配个性化分析 具有参考价值


    近年来,教育部门每年都会在高考填报志愿阶段印发"普通高校招生报考指导".考生们通过研读"报考指导",可以了解志愿填报的规定要求、关键节点的时间安排、录取批次的设置、投档规则、计划安排、报考不同类别院校或专业的不同要求等.这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无疑是比较周到细致的服务.


    但是,面对海量数据,考生要想获得直观、明晰的志愿填报指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对于高校和专业并不十分了解,对未来发展方向也不太明确,从而出现随意填报志愿的情况."去年高考成绩刚刚达到一本分数线,为了防止被'刷'下来,就随便填了一个较为冷门的专业.说实话,专业是稀里糊涂选的,并不喜欢."安徽某大学大一学生小丁说,在学校期间了解了大数据技术,觉得大数据是个有用的工具,如果去年能够参考一下有关高考志愿的大数据分析,也许能选到相对满意的学校和专业.


    大数据技术是时下热门的技术,能够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可视化的分析结果.在填报高考志愿方面,大数据可以根据考生成绩、各地的分数线、高校往年录取数据等数据,得出与考生自身情况相匹配的个性化分析结果.记者下载了多款志愿填报软件,发现这些软件大多含有职业测评、性格测试、报考热度监控、就业前景分析等服务.记者尝试使用某款志愿填报APP,选择所在地区"安徽",随意输入学科类别"理科"和高考分数"610分",该APP立即给出了一份初步分析结果.这份分析结果显示,系统智能匹配出16所"冲刺院校",录取概率30%左右;41所"适中院校",录取概率70%左右;82所"保底院校",录取概率90%左右.不过,当记者想进一步查看就业前景分析等深度报告时,该APP系统提示要开通VIP,缴纳一定费用.据了解,市场上的填报高考志愿大数据分析服务,收费标准从数百元到上千元不等,有的高端服务甚至高达上万元.


    业内人士分析,大数据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比如院校专业的热门度、毕业生就业率、薪酬等,为考生志愿填报增加"筹码",让考生对未来发展前景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数据采集遇难题 不能过度依赖


    面对海量院校信息,人脑主观分析的能力毕竟有限.这时,大数据分析就派上了用场,让海量信息变得更加直观、形象.


    大数据分析虽然高效、智能,但是要达到精准,必须让数据采集真实全面有效.数据采集如果错误、片面,不仅起不到辅助填报志愿的作用,还可能误导考生,产生不良影响.有考生曾在网络平台发帖称:"某志愿填报软件曾测算我考上某一本院校的几率为80%以上,我放心大胆填报,没有把填写其他一本院校作为后路,最终却未被录取,掉到二本."


    数据采集做到"大且准",并非易事.高考志愿大数据分析利用的数据主要来自教育部门、高校等,但是这些数据的统计口径、标准不统一,可能会导致分析维度不对等,结果存在偏差.不同大数据公司获取数据的渠道也不同,有的来自公开信息,有的来自非公开信息,还有的甚至采用网上没有经过核实的自媒体信息.数据来源不准确、不权威,泥沙俱下,让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大打折扣,得出的结论自然也难以做到客观公正.业内人士透露,市场上,不少所谓的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更多是一个噱头.这些大数据公司不过是抓住了考生和家长们的急切心理,浑水摸鱼,骗人付费.


    针对市场乱象,有关部门已经开始行动,规范整治"志愿填报指导"信息服务.据教育部网站7月3日发布的消息,教育部将会同中央网信办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对有关志愿填报指导APP、网站和机构进行调查,对存在违法行为的,将予以坚决打击.教育部郑重提醒广大考生,目前没有任何招生考试机构、高校参与商业公司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活动.请考生和家长切勿轻信所谓的机构或"专家"指导,按照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提供的志愿填报办法和相关参考信息,结合本人实际情况合理填报,避免信息泄露和上当受骗.


    数据分析有局限性 热门可能变冷门


    大数据分析是基于过去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测的.然而志愿填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很难预测.比如,某所院校的专业过去5年招了多少学生,平均分是多少,大数据可以很轻松地统计出来.但是大数据无法知道考生的心理预期,如果某个专业过去一直是竞争激烈的专业,分数居高不下,可能导致考生不敢轻易报考,结果分数线有可能会降一些,而一些所谓的冷门专业,却有可能招来"求稳"的考生纷纷报考,结果分数线反而会一下子提高一大截.高考填报志愿,除非分数过硬,否则无法做到百分百预测准确,大数据也同样如此.一些高考志愿填报APP声称的"一分不浪费""可达到保底院校的录取率接近100%"等,完全是公司营销的手段、招揽生意的幌子.


    大数据分析热门专业、就业前景,也是市场上很多大数据公司营销的利器.一些大数据公司声称,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出哪些是热门专业,哪些专业就业率高.业内人士分析,大数据分析如果信息采集科学全面,可以通过量化,分析得出时下热门院校、抢手专业、职业薪酬,这是大数据的技术优势,不必否认.但是不能"神化"大数据,毕竟大数据只能分析量化过去的数据,并不能预测未来.


    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新闻发言人胡雨生表示,所谓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都是相对的,热门不一定永久热,热门也可以转化为冷门.即使是所谓冷门专业,付出努力,错位发展,同样可有一番作为.在选择的过程中,考生应注意处理院校与专业的关系;"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的关系;院校区域与层次的关系.如果一定要选发达地区、热门专业,那么在院校层次的选择上要尽可能给自己多留点余地.选择院校和专业时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不能局限一时.不少院校正在着力消除专业方面的壁垒,或实行大类招生,或经过选拔考试选择专业.


    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高考填报志愿是一道严肃的选择题.显然,仅靠大数据,是无法选到心仪的院校和专业的.高考填报志愿可以把大数据分析作为参考,但不能让数据为考生做主.尤其是在数据采集不完善、测评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下,更不能把大数据分析吹得神乎其神,误导考生和家长.家长也要尊重孩子的兴趣选择,不要把宝全押在数据分析上,掉入营销陷阱.


    来源:新浪财经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
上一篇:苹果或要窃取HTC边框挤压交互操作?其实苹果才是世间高手 下一篇:2019中国大数据应用大会:聚焦大数据应用 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