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横向扩张、大众转型,团购还行吗?
团购在中国已经5年了,5年的时间让美团的市场份额接近60%,已然成为团购行业的老大,但在互联网行业,巅峰时刻如继续深陷自己的商业模式,也意味着没落的开始。诺威格定理(IT产业三大定律之一):“当公司的市场占有率>50%,市场占有率无法再翻番了”,这句人人都懂的大白话却道出许多大公司兴衰的根源:在一个市场占主导地位的公司必须不断开拓新财源,才能长盛不衰。
美团或许也明白这个道理,在自身团购业务处于绝对领先时不断的横向扩张,先后推出了猫眼电影、美团外卖、美团早餐;但这些产品始终没让我看到美团跳出“团购”这个圈子,slogan“团一次,美一次”还围绕着团购,用美团也依然被认为贪便宜。或许美团不把自己当团购,但用户觉得是,那便是了。
大众点评看的更明白些,屈居团购老二却在尝试着自我革命,就在不久前,全力推广基于店内付款打折的业务“闪惠”,抛弃用户最爱的低价团购卷模式,主打店内付款。但因为大众点评有着根深蒂固的团购基因,被媒体、商家一致评价“换汤不换药”,着实给大众点评泼了一盆冷水。
试想拿着一个铁饭碗的人,能有多大的勇气砸了重新做个未知材质的碗,大多数人仍会抱有幻想,最后碗被锈掉,这就是所谓的“深陷自己的商业模式无法自拔”。互联网史上抱着铁饭碗被锈掉的例子的太多了,Sun、网景也都成了经典案例。
团购的铁饭碗在哪里?团购又有哪些不平衡的场景?
场景:A约女神B吃饭,A先查好附近有哪个商家有团购,见面时B在几个团购商家中选择,最后到团购商家C消费。
A可能存在以下心理:
1、使用团购会不会让女神看不起?
2、团购商家不认怎么办?又或者商家给眼色怎么办?
C可能存在以下心理:
1、这家伙怎么每次来都使用团购,我生意怎么做啊?
2、团购的用户大多都是屌丝用户,怠慢点不要紧。
3、团购挣的太少了,以后团购的用户都减少份量。
4、我给团购用户低折扣,忠实顾客却正常收费,这说不通啊。
A的敏感、C的顾虑让商业两端始终无法平衡,这必然会导致问题频发,即使团购依靠点评系统解决了部分问题,却治标不治本。但不平衡的终究会遵守平衡定律,被扭屈的消费场景始终会恢复原样。
平衡的场景应该是这样的:
1、A约女神B到陌生商家C吃饭,看到店内有商家福利活动宣传,参与简单的活动就能换取相应的福利。
2、A约女神B到常去商家C吃饭,参与店内福利活动享受会员般的福利。
而由新浪、微博、易居、分众、申通联合投资的实惠APP,上线了“附近福利”功能,主打附近吃喝玩乐、生活服务福利,但与团购不同的是到店100%享受商家福利,福利活动由商家自由配置(配置可承受的福利),顾客通过扫描店里的海报或打开App摇一摇参与福利活动自动成为商家粉丝,这不仅为顾客创造了话题同时也增加了消费趣味性,商家后期可对粉丝进行互动营销。实惠APP基于商家与顾客间的平衡功能还原了被团购扭屈的消费场景,真正让商家愿意用,用户高兴用,而这已经脱离了“团购”的定义,正因为此我发出团购是否还行的疑问。
互联网颠覆一个行业不难,难的是自我颠覆。颠覆团购大众点评可能做不到,但定位于精准营销工具的实惠APP外来入侵者让不可能成为很有可能。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

这个方法,帮你轻松戒掉手机瘾
每一次拿起手机,本来只是想查个快递,或者看个天气,但总是会莫名其妙的就会去看别的东西,不知不觉就玩了半个小时的时间,白白浪费的时间,事情快递又没有查成。怎么样才能停止被手机瓜分我们的时间精力,戒掉「手机瘾」呢?在纽约时报早些时间发布的文章中曾提到,手机中的…...
[详情]
光庭科技苏晓聪:自动驾驶中,产品才是我们的核心
文 | 彭赛琼来自新智驾(AI-Drive)的报道在自动驾驶刚进入人们视野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国内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一切都是未知数,头部企业的经验和数据,外界无从而知。这种状况树立起了一道门槛,有的公司保持观望,有的公司则急流勇进。光庭科技就属于急流勇进的…...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