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罗生:禅悦人生
徐罗生
现任:南通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名誉会长
南通市佛教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南通涟生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
南通中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南通十建集团有限公司高级顾问
南通市荣誉市民
曾任:南通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辅导会长
南通新兴热电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这里面都是真情真言,是给自己留念、与朋友分享的一段人生纪录。”说起不久前出版的、与儿子徐一正合着的《亦真亦情亦禅》这本书,南通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名誉会长徐罗生难掩激动。
的确,除了33年专业经理人经历、多家公司的老总头衔之外,20多年的佛教参学,让徐罗生与佛法深深结缘。而18年的南通驻守,更让他在这座有着浓郁佛教文化氛围和“潮平两岸阔,江束四围圆”美景的“江海明珠之城”,走过了一段“如涛如波之岁月”。
佛缘:迷里求真宏愿两岸
“从法鼓山到紫琅山(狼山),我与南通真的很有缘!”出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浓厚兴趣,1990年徐罗生就开始到台湾法鼓山的前身——农禅寺参学修禅。1996年5月他被台湾母公司派驻南通后得知,台湾圣严法师1943年出家便在南通狼山的广教禅寺,1949年自上海赴台湾。徐罗生心有法喜,深念佛缘如此巧妙,遂有感而发,写下了在南通的第一篇文章——“以南通为家,与狼山结缘。”
“狼山虚左军尚右,海水欲西江正东。”有苏北大平原独一无二的佛教八小名山之一——狼、马、剑、军、黄五座山的南通,有着“近代第一城”的美誉,150多座与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佛教庙宇星罗棋布,与江涛海韵相应,构成了一幅“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的美景,徐罗生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六桥碧水伴文峰,八方文武护支云;三代同堂系两岸,一统华夏保天宁。”广教禅寺、天宁寺、剑山文殊院、军山普陀别院、太平寺、南通城隍庙……徐罗生或题诗作赋,或捐善款,或与高僧“入座平心论古今,倚窗放眼看江山”,探讨“慧镜无垢”、“佛海无边”的高远境界。随着佛法理念的深入,他内心也许下了“两岸佛教传承合作,互利互补,共同发扬光大中华传统文化,真正落实圆融的社会,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的宏愿。
徐罗生说:“狼山法乳堂前有副对联“名寺万千唯此间小中见大,高僧十八向彼岸迷里求真”,“彼岸”应指江南,更可指台湾。从南通紫琅山出发到台湾法鼓山,创办人圣严法师恩泽四海,名扬全球;今天,作为皈依圣严法师的弟子,我从台湾回到南通,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弘扬“服务社会、利益人群”佛教理念的使命义不容辞!”
2006年,徐罗生倡导发起成立了“南通佛教文化研究会”并被聘为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2009年圣严法师圆寂后,他积极协助在狼山法聚庵建立“圣严法师弘化成就展示馆”;近年来他多次促成并接待两岸佛教界人士的参访,踊跃参与通台两地宗教文化活动,帮助大陆佛教僧侣赴台研修,不遗余力地传播佛法中积极向上的理念,倡导尽责报恩的风尚……
“两岸佛教文化的交流,真是大江大海,无远弗届!”徐罗生说,两岸在佛教推进中,都有或大或小的转变。大陆资源雄厚,但在传承上经历了起伏和断层;台湾尽管从无到有,然系统的演进,已经形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无论僧俗,均能弘扬佛法,能够使正信的佛学思想及生活理念深入社会,融入人群。“因此两岸合作和传承的意义重大,作为学佛之人,助力两岸交流责无旁贷。”
多年矢志不渝的坚持,让徐罗生越来越相信,“每一次两岸佛教人士的互动,都能开启两岸交流的新页,增进沟通和理解,祈望双方以持续的愿心,汇集四众佛子的力量,让福祸与共的大中华子孙共享繁荣昌盛。”正如他在剑山文殊院一首诗中所写:“剑气书香天上来,山青水秀人间爱;文武相拥江海中,殊途同归港澳台。”
感念:心有法喜不离禅悦
“一江一岛一寺一砖一瓦皆缘起一念,千佛千贤千僧千经千藏均光照千秋。”走进徐罗生位于南通闹市区的办公室,即刻映入眼帘的这幅楹联,以及墙面上悬挂的佛像、桌上墨香犹存的佛教书籍,还有依稀袅袅的禅香和梵乐,顿时阻隔了门外的光怪陆离和嘈杂纷扰,让人的心境一下子沉静祥和起来。
进入室内,现代办公用品及产品一一展示,与礼佛用具错落有致,一种“亦商亦禅”的奇妙感觉油然而生。
在徐罗生看来,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的从商理念,与强调积极向上、精进努力的佛教概念一脉相承,正如他在一首诗中所写的:“不去不休,无疚无咎;自珍必有,从善如流。”
“正所谓“道心之中有衣食,衣食之中无道心”,如果我们没有福报和财力,我们要如何帮助人家?虽然在商言商,但我们不做奸商,不巧取豪夺,而要努力冲刺、本本分分地走正道赚大钱。而财富如流水,布施如掘井,井越深水才越多,布施越多,则财富越大。做生意不是为了增加遗产,是要帮助应该帮助的人。所以要善待员工,爱护环境,积极参与社会公益,这才是佛教倡导的永续经营之道。”
经商如此,人生亦如此。“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肚看世界;思在脑,技在手,能在身,潇洒过生活。”这句话被徐罗生写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也是他念兹在兹的生活理念。
“佛教并不只是一个宗教,它更是一种教化人心的思想,教我们如何活在当下,如何做人做事。”徐罗生说,在物欲纵横的今天,准确把握人生正念至关重要。世事无常,应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财富也有枯竭的一天,只有自性宝藏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圆满财富。所以要“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发愿内无所得,外无所求,以慈悲为大海,视众生为母亲,这样才能肩负起弘法利生的社会责任,即“法古今圣能治国贤能修身,聚荣辱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宽以待人,就是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要养好这颗心,做好心灵环保。”徐罗生指出:“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闭锁;今朝尘净生辉,照破山河万朵。”圣严法师云“时时心有法喜,念念不离禅悦。”以心灵的净化、平静和大爱做基础,就是法喜;而禅悦,就是永恒的快乐。圣严法师倡导把世间佛教变成人间佛教,然佛弟子必需持戒,有戒就有法,戒住则法住,再透过心灵环保构建和谐社会,打造人间净土,人们生活在这块净土上自然就会很快乐,很法喜。
“这种境界正如我的书名所愿:“亦真亦情亦禅”,“真”就如同圣严师父所说之本来面目,“情”是至诚的,“真”与“禅”是相连的,禅悦人生是我真情的向往,所谓有来就有去,禅悦即人生也!”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

这个方法,帮你轻松戒掉手机瘾
每一次拿起手机,本来只是想查个快递,或者看个天气,但总是会莫名其妙的就会去看别的东西,不知不觉就玩了半个小时的时间,白白浪费的时间,事情快递又没有查成。怎么样才能停止被手机瓜分我们的时间精力,戒掉「手机瘾」呢?在纽约时报早些时间发布的文章中曾提到,手机中的…...
[详情]
光庭科技苏晓聪:自动驾驶中,产品才是我们的核心
文 | 彭赛琼来自新智驾(AI-Drive)的报道在自动驾驶刚进入人们视野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国内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一切都是未知数,头部企业的经验和数据,外界无从而知。这种状况树立起了一道门槛,有的公司保持观望,有的公司则急流勇进。光庭科技就属于急流勇进的…...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