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上,总有一些人费尽心机去偷懒,还指望不用挨骂。但是你要知道,很少有因素比坐享其成更能腐蚀企业的团队精神了。
懒鬼对周围员工造成的影响十分明显。“我不喜欢那些对工作不关心也不努力,只在领取薪水时才出现的人,”一位员工说。“我不喜欢工作时不得不监督那些不用心的同事,”另一位员工说,“我不喜欢不停地告诉他们怎样做好自己的工作。弥补他们的疏忽已成为我的首要任务。”下层员工对懒惰之徒的抱怨还包括“换班时不准时出现”、“不做好自己的工作,并让我承担大部分的工作”以及“没有人愿意承担责任”。
这个问题很早就存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德国心理学家林格尔曼(Max Ringelmann)就团队作业对绩效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要求实验参与者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拉一根绳子。每次参与试验的人数各不相同。结果表明,两人拉绳子的总力量要大于一人,三人拉绳子的总力量要大于两人,以此类推,这不足为奇。然而,在将施加在绳子上的总力量除以参加者的人数之后,林格尔曼发现,随着人数的增加,平均每人所施加的力量出现了下降。参加者越多,平均每个人施加的力量就越小。
假定一个人能够施加的力量为100%,如果有两个人来拉绳,平均每个人只会施加93%的力量。如果有四个人参与,平均每个人只会施加75%的力量。当增加到第八个人时,平均每个人只会施加50%的力量。实际上,八个人施加的总力量并不比七个人施加的总力量要大,因为其他七个人所减少的力量足以抵消第八个人所施加的力量。
“团队真正奇特的地方之一在于他们能够使2+2=5,”一本组织行为学教材如此描述,“当然,他们也能够使2+2=3。”
其教训如下:如果团队成员缺乏很强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就容易滋生懒散情绪。一些成员就会将自己的工作推给其他成员,或在项目未如期交付时指责他人。
2+2=3的结果不是只在拉绳实验时才会出现。例如,欧洲有一家食品生产企业对每位员工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51%的工伤事故是由于员工未尽心尽力而引起的。许多企业的绩效数据也表明,如果员工觉得自己是一个高度尽责团队的一员,他们行事往往会更加谨慎,对待顾客会更加友好,更不会轻言放弃,而且生产效率也会更高。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入城口
商会协会
曝光台
警务室
党建工作
热门专题
游金地商城
注册
登录




扫一扫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395号 | 青网警备 37020002140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