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学苑 > 大数据
国内汽车出口 “四连降”凸显竞争力短板
2013-09-27 大数据
分享到:

   国内汽车“出海”可不是一帆风顺。

  2012年中国汽车出口首次突破100万辆大关,刷新了中国汽车史上的纪录。然而,好景不长,进入2013年以来,曾经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汽车出口危机显现。

  据中汽协统计的汽车整车出口数据,8月汽车企业出口7.06万辆汽车,比7月下降11.6%,比上年同期下降26%。今年5月以来,国内汽车出口已遭遇“四连降”。受此影响,今年1-8月,汽车出口63.86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5.5%,降幅比今年前7个月扩大了3.3个百分点。其中乘用车出口 38.61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5.5%;商用车出口25.25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5.4%。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宇恒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兴市场是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壮大的市场,但受主要目标国家市场经济景气低迷的影响,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受到了较大的限制。与此同时,人民币的升值、国内合资品牌加入出口行列、目标市场国逐渐限制汽车进口等因素也给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形成负面的影响。

  业内人士也表示,影响今年汽车出口下滑的诸多原因中,外需疲软是主因;但我国汽车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依然缺乏竞争力,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品牌、品质等方面根底尚不扎实。

  来自商务部的统计数字显示,去年中国汽车出口的总量仅为汽车总产量的5%,而德国、韩国、日本的比例为70%、60%和50%以上;另外去年出口汽车平均价格是1.3万美元,相当于韩国汽车出口价格的60%,相当于日本汽车出口价的40%。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虽初见成效,但还在起步阶段,且远远落后于汽车产业的发展。

  “技术低、质量一般、针对中低端市场是国内汽车当前的突出特点。整车出口难以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也是不争的事实,同时国内汽车在配件、售后服务方面也没有形成优势。”李宇恒表示,归根到底,自主品牌汽车仍需要在研发、技术方面加强,这是国内汽车做大做强的关键,也是我国汽车出口竞争力的体现。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当前国内的车企在应对海外危机时的能力较弱,下半年企业应调整海外策略,实施在当地建立组装厂、增加车型引进等措施。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林曾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海外市场的地方保护会对产品有一定的影响,但地方保护的目的就是吸引投资、增加就业。仅仅靠整车出口很难在这些地方保护的市场立足,要真正在海外立足,就要实现零部件的生产,大的市场都是这样的规律,都是要实现本土生产。

  “此外,还要提高品牌效应,要逐渐提高产品竞争力。一个市场的销售有很多因素,生产的产品也要改进,因地制宜,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他进一步表示。

  李宇恒也建议,对于国内车企而言,出口海外不但需要加强对当地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同时要仔细研究当地市场,并加强本土化,努力控制成本和提升产品质量。对我国政府而言,应该出台多种扶持、优惠政策,一方面促进自主品牌转型升级,鼓励研发和技术升级;另一方面在税收、补贴等方面给予出口车企一定的优惠,提升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
上一篇:中国市场超豪华车遇冷 兰博基尼跌回3年前水平 下一篇:商用车企集体转寻利润新空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