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极客李彦宏:互联网灵魂不会变
自认技术“极客”的李彦宏,最近在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透露:他和百度的工程师共同拥有一个叫“对象识别方法和装置”的专利。这个面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专利技术,目标是让用户和搜索引擎更自然地沟通,未来的搜索将更加智能,不再只是按关键词猜测用户的搜索需求,而是帮助用户整理思维过程,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这是李彦宏的第二个专利,被认为极具前景甚至可能带来下一个千亿美元。理由是,除去运气成分和商业模式的成功,李彦宏早期的“超链分析”技术专利,被认为锁定了百度今天800亿美元的规模,“这是当初做技术的时候完全没有想到的”。
技术始终是互联网发展的“超级引擎”,百度只是一个例子。中国第一个全国性互联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也是技术推动的典型。20余年发展,3万公里光纤,100G主干网带宽,接入高校2000多所,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学术互联网……CERNET的发展,有点类似中国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发展史,其发展过程进一步验证,不断的技术创新才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造就中国互联网大国的基础。
可以说,互联网的灵魂始终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技术创新永远是互联网发展的原动力。互联网的发展是需求牵引,但没有技术则根本无法触发出新的应用。网络接入传输速度的突飞猛进,是之前“做梦也想不到的”;电子邮件、浏览器、搜索引擎,以及即时通讯工具和社交工具,让时间变成了“碎片”。无论是看不见却为互联网“撑腰”的网络底层核心技术和默默无闻的科学家,还是始终被大众热捧的技术产品与风云人物,都在不同层面的技术领域不断擦亮着互联网的创新引擎。
技术的积累,也意味着后来居上和抢得先机。不重视技术创新和积累,不提前布局,可能就被掀个人仰马翻。如同李彦宏所说,技术在量变时你不在乎,质变时你就会觉得很突然。一旦量变积累到质变时,可能已被打得措手不及。目前看,中国互联网规模有了,但就技术积累和领先程度而言,不仅不是互联网强国,连大国的称号还无法完全名副其实。在互联网技术标准贡献率和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原创概念方面,我们仍是跟随者。
跟在别人后面,永远都没有机会超越,必须要有勇气敢于超越。如果在下一代互联网建设之初,第二代CERNET不选择纯IPv6互联网技术路线,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国际首创。恰恰是敢走一条完全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的技术路线,才让中国科学家抓住了这次互联网升级换代的机会,获得了11项国际互联网标准,有了发言权。此前的第一代互联网,仅有一项标准来自中国。显然,创新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持续动力与关键,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必须在技术上获得突破、力争领先。
当然,作为智慧的结晶,技术创新难度极大,具有巨大风险,甚至短期内难见红利。百度在过去两年内加大技术投入,使移动互联网流量上超越了传统互联网,而另一边,企业的利润率下降明显。但对李彦宏来说,这其实表明一种决心,他“愿意砸钱、愿意投入,不在乎股价跌一半或更多,一定要把这事做成”,也因为“对技术的信仰”,百度不吝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长远技术领域大量投入。因为有这么一个判断: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不是变得不重要了,而是变得更重要了。其实正是两年的巨大技术投入,使百度经历了转型的平稳过渡。
互联网技术创新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一部分,在互联网领域,万众创新的潮流更为奔涌,科研机构、企业、“极客”、“创客”等各类创新主体的创造潜能亟待更多释放。创新不易,但对懂技术、对技术有信仰,同时又能放空自己大脑、站在普通用户角度看问题的创新创造者来说,空间很大,舞台也很大。在创新大潮的推动下,行稳致远,互联网技术强国的梦想有望成真。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

这个方法,帮你轻松戒掉手机瘾
每一次拿起手机,本来只是想查个快递,或者看个天气,但总是会莫名其妙的就会去看别的东西,不知不觉就玩了半个小时的时间,白白浪费的时间,事情快递又没有查成。怎么样才能停止被手机瓜分我们的时间精力,戒掉「手机瘾」呢?在纽约时报早些时间发布的文章中曾提到,手机中的…...
[详情]
光庭科技苏晓聪:自动驾驶中,产品才是我们的核心
文 | 彭赛琼来自新智驾(AI-Drive)的报道在自动驾驶刚进入人们视野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国内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一切都是未知数,头部企业的经验和数据,外界无从而知。这种状况树立起了一道门槛,有的公司保持观望,有的公司则急流勇进。光庭科技就属于急流勇进的…...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