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学苑 > 大数据
中国再次掀起公私合营高潮
2015-02-02 大数据
分享到:

  目前,我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的新常态。2014年,中国GDP增速放缓至7.4%,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刻不容缓,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产业结构转型压力大。

  此外,经济危机后释放的一揽子刺激经济政策还处于消化期,如钢铁行业,2014年中国粗钢表观消费量是30年来首次下降,同比下跌3.4%,但中国钢铁产能规模庞大,公布的2013年数据9.76亿吨,但真实情况尚待进一步明确,有可能会高出1到2亿吨。

  所以,中国经济出现了新常态,从而催生了公私合营的高潮。

  首先,PPP模式是新常态下的保增长需要。政府释放的红利大蛋糕,如交通、社会安防的市场开始开放。中央政府一直在推这些领域的市场开放,“非公经济36条”等政策,没有打破“玻璃门”“弹簧门”,民营企业的二等公民地位未变,现在PPP的出现,民营企业有了介入机会。

  其次,PPP模式是新常态下的促转型需要。一提到中国经济问题,必然有国有企业垄断运营、铁公基投资效率问题等等,但如何突破这些瓶颈呢,用网络热词,打破既得利益集团,政府也迷茫。PPP也提供了另一思路,在最小阻力下,实现经济增长结构的转型。

  再次,新常态下的化解地方债需要。关于我国地方债的规模有多大,一直有争议,也成为地方债最大悬念。根据财政部按近年来政府实际代偿比例折算的结果,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约有12万亿元。但国际金融机构对此并不认同,据渣打银行[微博]估算,同期,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可能达到21.9-24.4万亿元,占GDP的40%左右,是财政部估算值的两倍。

  PPP的主要政策及导向

  首先,看中央政策。2013年9月份,财政部长楼继伟提出用PPP模式引民资投基建,这打破传统的以政府单一投资的模式,打开民资介入到公共领域的大门。总结中央政府出台的五个文件,从指导意见、操作指南再到30个PPP示范项目清单。进入2015年,1月19日财政部发布了PPP合同管理工作的通知,是订立合同的操作说明,为加快推广并顺利实施PPP模式打下基础。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
上一篇:为何AA制在美国备受推崇 下一篇:日本便利店受欢迎的5大理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