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学苑 > 大数据
白酒“塑化剂”风波 再掀食品安全隐患
2014-10-15 大数据
分享到:

  近日,一则有关"酒鬼酒塑化剂含量超标260%"的新闻在网上传播开来,当事者酒鬼酒因消息停牌,同时导致白酒板块股票大幅下跌,其他白酒类股票无一幸免。

  这次白酒风波中的塑化剂我们并不陌生。据台湾当局2011年6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总共有217家厂商、747项商品被卷入塑化剂风暴,几乎所有台湾主要食品厂商都牵涉其中。为此,从去年6月1日起,相关部门暂停进口台湾方面通报的问题产品,卫生部也紧急将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列入可能用于食品的非食用物质"黑名单",并明确了相应的检测方法。中国酒业协会白酒分会也立即行动,分别与全国重点白酒企业、国家相关检测、科研机构进行沟通并着手调研,明确要求白酒企业要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全面贯彻国务院食安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酒类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食安办[2011]23号),禁止在白酒生产、贮存、销售过程中使用塑料制品,加强对接触白酒的塑料瓶盖的检测。

  然而,即使如此严防,"酒鬼酒塑化剂含量超标260%"的新闻仍然曝光。这能说明什么?有分析人士指出,这说明塑化剂超标是白酒行业的"潜规则",但公众和消费者一直被蒙在鼓里,这无异于另一场"三聚氰胺"危机。而中国酒业协会也表示,通过对全国白酒产品大量全面的测定,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分。不过酒业协会特别强调,目前全国白酒重点企业的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指标均低于食品标准值。

  不知道酒业协会的解释能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但至少,这一次,白酒"塑化剂门"又一次将食品安全的监管问题凸显了出来。

  相关专家表示,国内白酒在生产过程中,人为添加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因为这类物质的主要功能是增加弹性、乳化等作用,与白酒的产品诉求和标准不符,添加塑化剂无益于提升白酒品质,人为添加毫无意义。然而在生产过程中,从原料、酿造到储藏、运输的过程中,有可能因接触到塑料薄膜、塑料容器、管道而导致物质混入。并且,目前我国对于白酒产品中塑化剂的含量并没有限定指标,白酒企业对产品塑化剂含量也从不检测。

  自从三聚氰胺事件以来,食品安全问题一次又一次地被提及,食品安全的监管问题也一再地被消费者所诟病。而此次白酒"塑化剂门"的爆出,又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警钟。

  白酒业陷入"塑化剂危机"后,缺乏"相关监测标准"、"没有塑化剂监测这一项",成为反驳和辩解的理由。评论人士认为,如果一场潜藏的危机只是"内幕",民众无从得知,一旦爆发后,食品行业中残存的那一丁点儿信任,也将消失殆尽。

  有人认为,白酒"塑化剂"风波是食品安全问题"新瓶装旧酒"。确实,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已经越来越被大众所熟知。首先是监管存在盲区,其次是企业道德缺失,另外还有检测标准不齐全等等。而加大处罚力度、完善检测标准、填补监管盲区等解决办法,我们看到政府部门也在不断地完善。

  但是,政府以及相关协会的监管不能每一次都迟到,每一次都被牵着鼻子走。没有主动调查,就等于把公众安全放置于迷雾里,没有标准更新与及时跟进,就等于将公众推向了一个充满规则漏洞的比赛。

  希望这次塑化剂事件将促使白酒企业、政府相关部门以及行业协会进行反思,而相信更多的消费者则期待并建议将白酒行业塑化剂检验列入国家标准并严格执法。让老百姓真正吃到放心优质和安全的食品,这才是最重要的。

  此文来源于《企业界》,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如若转载请联系游金地。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
上一篇:Iphone7:继iphone6s的后现代苹果亮点遐想 下一篇:风险投资公司与球星间相似之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