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该“一品多点”
“一品多点”是一个采购项、多个供应源。我们知道这降低了规模效益,给供应商后续管理带来种种问题。但是,存在的就有其合理性。一品两点、一品多点也积累这人们多年的智慧,不能一棍子打死。总结起来,大致可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其一是采购量特别大,比如苹果对于iPhone、iPad的有些关键部件,会采取两点寻源的做法。他们在开发阶段与一个供应商合作,条件之一就是等进入量产,部分业务会转移给一个竞争对手,包括与原供应商合作开发的生产工艺。这避免了供应商一家独大的局面,给苹果保持一定的议价能力,也分散了供应风险。因为量很大,已经超过供应商的最佳经济批量,所以从批量经济的角度看没多大损失。时间倒流几十年,IBM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从生产制造转型到服务业,大规模外包,也有一品两点的做法,比如业务量按三七开,或者四六开在两个供应商之间分配,也是出于同样的考量。
其二是企业规模小,主要依靠市场调节来管理供应商。比如通用元器件,标准产品,生产原厂很大,一般采购方对其影响很小,而价格也主要由市场供需决定。这些情况下,多个供应源,可适当分散风险。其特点是供需力量相差太大,你没法有效管理供应方。再比如说原材料,你的采购量太小,没法影响宝钢、鞍钢这样的大厂,多找几个供货源,这个不行用那个,也是一种应对措施。但是,任何东西都没有绝对的。比如钢材,有个公司的规模达到二百多亿元,有种特种钢材用量一年几十万吨,完全可以影响供方市场了,却有七八个供应商,采购量无谓地分散。CEO质询采购为什么这么做,采购的老总唯唯,不知其所。你当然不能期望他一两句就能说清楚。这每年几十亿的钢材采购额,造成如此分散的采购现状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管理粗放的结果。
其三是纯粹靠天吃饭,供应商管理能力非常薄弱,或者不存在。我小时候在大西北长大,在那些老少边穷地区,你会发现自然条件越是艰苦,比如常年不下雨、也没法灌溉的地方,老百姓越是到处开荒,有些地方把牛都上不去的山坡都开垦了,种点粮食,经常连籽种都收不回来。荒地越开越多,植被破坏越来越严重,风调雨顺的年份就越来越少,收成也越来越少;老百姓的解决方案呢,就是开垦更多的荒,于是就陷入恶性循环。人是理性的,为什么要做这种看上去亏本的广种薄收呢?这是因为越是没法控制风险,就得越是想法扩散风险,希望总有一块地能够收成好点。
这跟以前多子多福的概念一样:以前条件不好,孩子生下来,父母没有能力管教,完全靠运气,希望总有一个能成器,当然是生得越多,有一个成器的机会就越多。这几年,政府在我的家乡兴修水利,能浇上水的地越来越多,当地农民对收成的管控能力逐渐增强,以前开的荒地就大部分被放弃了。这在供应商管理上也是同样道理:因为没有供应商管理能力,就一品两点、一品多点来分散风险;结果是管理资源分摊得更薄、采购额分散得更厉害,对供应商的管控能力就更低,而自然反应就是找更多的供应商,陷入恶性循环。
老话说,一穷穷三代,供应商管理也是。这些公司打不破怪圈,就这么一年一年地挣扎下去。解决方案呢,就是前面讲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和流程,以及提高供应商管理人员的素质。当供应商管理能力提升后,供应商的数量自然就会得到控制。但在此之前,你还得延续老的做法,靠天吃饭,在“多子多福”的泥淖里继续打滚,因为那虽然是恶性循环,却是最慢的一种死法。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

这个方法,帮你轻松戒掉手机瘾
每一次拿起手机,本来只是想查个快递,或者看个天气,但总是会莫名其妙的就会去看别的东西,不知不觉就玩了半个小时的时间,白白浪费的时间,事情快递又没有查成。怎么样才能停止被手机瓜分我们的时间精力,戒掉「手机瘾」呢?在纽约时报早些时间发布的文章中曾提到,手机中的…...
[详情]
光庭科技苏晓聪:自动驾驶中,产品才是我们的核心
文 | 彭赛琼来自新智驾(AI-Drive)的报道在自动驾驶刚进入人们视野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国内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一切都是未知数,头部企业的经验和数据,外界无从而知。这种状况树立起了一道门槛,有的公司保持观望,有的公司则急流勇进。光庭科技就属于急流勇进的…...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