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学苑 > 大数据
发展:产城综合体助力中小企业腾飞
2014-09-24 大数据
分享到:

  经过三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处在了新一轮增长的上升期,传统中小制造企业必须告别以往那种单打独斗、孤军奋战的尴尬局面,向升级换代、向集约化方向发展。这是新的形势、新的课题,是给政府、企业提出的共同挑战。

  积极探索

  2011年以来,青岛市相关部门专程赴四川成都考察华茂国际家纺服装产业园的开发建设模式。这是国内首家采用"产城综合体"模式进行工业园开发、以中小企业特色聚集进而形成产业优势崛起的成功案例。在"产城综合体"模式的牵引下,产业快速聚集、入园企业抱团发展、园区服务平台强力支撑,三年时间聚集了近千家家纺服装企业,使华茂国际家纺服装产业园快速成长为中国西部的家纺服装产业中心。

  参与参观考察的青岛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认为,在新的经济发展要求下,产城综合体模式按照"产城一体化、工商同步化"的思路,以园区模式代替了传统的单家独户布局;以专业园区代替了混合产业园区;以功能支撑平台代替了自生自灭的单打独斗;以引进和扶持一个产业代替了单个企业的招商;以全面服务的软环境打造代替了简单的硬环境建设。产城综合体是半岛地区产业调整升级、重塑产业优势、为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的优选发展模式,是产业发展模式历经数年探索后的必然归宿。

  全新模式

  产城综合体作为产业发展新模式,其特点以产业集群为依托,以确保产业集群的有效运行为核心,利用城市运营概念,在产业聚集的同时,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具有复合功能的支撑体系。

  知名产业研究专家、四川大学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李蔚教授说:"产城综合体的打造,首先通过标准化厂区建设,实现大量同行企业的聚集,全面完善产业链;第二步是通过原材料市场、成品市场、商务中心等建设,实现产业配套的全面聚集,构建企业成长的商业环境;第三步为入园企业员工提供买得起、能落户的居住社区,实现园区的生活聚集;第四步是通过融资、用工、政务等平台的打造,全面构造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产业服务环境;最后是通过行业整合,快速推进产业龙头企业的形成,实现产业龙头的聚集,进而实现"聚小引大、以大带小、抱团发展"的产业建设目标,助力企业的快速发展。"

  实践案例

  按照青岛市经济发展战略以及莱西市产业发展规划,中一集团作为产城综合体模式的首创者和专业产业营运商,在莱西市姜山新城启动了胶东半岛首个"产城综合体"--青岛机械中小企业园的开发建设。为促进中小企业产业园区建设,2012年8月,青岛市促进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中小企业产业园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自2012年起,在全市开展中小企业产业园区建设试点工作,并将青岛机械中小企业园确定为首批中小企业产业园试点园区。

  青岛机械中小企业园启动以来,受到岛城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小制造企业、行业协会与中一集团进行了深度融合,参与了园区的前期规划,以及未来产业服务平台的设计打造,形成了以产业运营商中一集团为核心,政府、商会、专家、企业五方联手打造未来的半岛机械产业中心的良好格局。

  开创未来

  "最初接触到青岛机械中小企业园,我就觉得它的模式很独特,也适合中小企业的需要。"青岛冠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陈总说。"运营商中一集团说要充分考虑借鉴我们的意见,将其吸收到厂房设计建设、园区布局规划和服务平台搭建中去,后来我多次受邀参与了园区规划和建设研讨会,深感中一集团的专业精神和诚意。"目前,青岛机械中小企业园完成了规划方案的审定,园区从厂房布局到生产配套、生活配套都是按照机械制造企业的实际需求定制化设计。园区建设以及政务、按揭等服务平台的搭建与规划也同步进行中。

  "中一集团的使命就是创抱团发展平台、做产业聚集专家。"中一集团总裁刘江博士说。"青岛机械中小企业园就是要以产城综合体为理念,以产业聚集为载体,以服务平台为助推,给岛城千万机械中小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此文来源于《企业界》,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如若转载请联系游金地。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
上一篇:越卖越便宜?南韩市场都快守不住了! 下一篇:乳业新姻缘:中国奶粉企业兴衰成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