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学苑 > 大数据
HR总监为啥当不了公司CEO?
2015-01-07 大数据
分享到:

  专业思维下的“画地为牢”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产生效率。在企业内部,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是被普遍认可的组织原则,所以评价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价值标准就是其专业程度。但是,越专业越容易导致“隧道视野”,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2006年笔者曾为某届国内首富旗下的房地产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在与该公司人力资源总监交流时,其不无得意地向我描述他工作的专业性。他花费大量精力把员工在这家公司从入职到离职的职业周期细化为47个流程,每个流程都设计了科学的管理表格,选用先进的测量技术等。这位人力资源总监的专业水准毋庸置疑,但时隔不久,他被解聘了。

  CEO对他的工作很不满意,公司正在推进全国布局的扩张战略,人才短缺和异地管控体系建设是当务之急,但人力资源总监沉醉于自己的“象牙塔”中,对公司的战略需求视而不见。

  人力资源工作者认为,自己是专业部门,把专业做好就行;而业务部门管理者往往认为,员工考核、培训等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这是典型的专业思维下的“画地为牢”。越是专业的人,“画地为牢”的现象越显著,“分工产生效率”的组织理念也在不断强化着这种现象。

  经营逻辑的客观规律

  德鲁克认为,企业只有营销和创新两个基本功能,其他功能都是为二者服务的,人力资源管理自然也是。如果把企业内部功能按照与市场的远近关系进行细分,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是业务层,一般指营销与客户服务等体系;第二层是业务支持层,一般指研发、采购、生产等体系;第三层为职能层,一般指财务、行政、人力资源管理等体系。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
上一篇:班尼路2.5亿被甩卖 红极一时的服装巨头倒下 下一篇:脑洞大开,关于2015年的50条预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