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不要把书当圣经,多读历史少碰成功学
我建议在座的每一位,一年能够读书读一百本书。可能你们马上会问,开复你有做到了吗?其实我没有,但我人生中有三个阶段曾经做到,当我今天回顾我的人生,我觉得最快乐、成长最多、得到最多养分的就是那三个阶段。(——李开复)
读书
然后我去了美国留学,就中断了一段时间,直到我到了哥伦比亚大学。在那时我算被逼着读书,因为在哥伦比亚大学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核心课程,corecurriculum,基本一年就逼你读一百本书,大部分是西方的哲学、文学类书籍,说实在的,那段阅读时光不是特别享受,你可以想像,一个英语不是母语的人,到了美国,要读这么厚的一本书,每周要读两三本,压力非常大。
但是多年之后,当我回忆在哥伦比亚大学的那段时光,不论是我读的柏拉图,或者是Locke、Hobbs几位英国哲学家的理论,还是莎士比亚,都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其实人性的一切,在莎士比亚的书里都可以找到,很多东方的智慧在西方的书里也一样可以找到,我甚至会说,作为一个理工宅男,为什么到今天能够出六本书,有些还比较畅销,很大的理由也是因为当时在哥伦比亚,逼着我每年读了一百本书。
当然好景不长,四年大学毕业以后,我又回到我理工男的生活,直到两年前生病。生了病在家很多事是不太适合做的,所以我选择读了很多书,有心灵方面的书,还有东方文化、历史方面都读了很多,感觉非常有收获,所以我觉得一个人一年如果能读一百本书,这是一种享受,是一个汲取养分的过程,是一种最好的成长。
关于读书,我想给大家六个建议,三做三不做,非常简单的建议,应该适合每个人。
第一个建议,多读不同意见的书。
我觉得在东方长大的小朋友们常常被灌输一种思想,认为书上写的就是对的,读了书要把它背下来。我觉得这样并不好,其实每一件事情都有很多面,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意见。我建议大家不要把书当圣经,多去读一些不同观点的书,而不是只读那些你认为是你同意的,符合你观点的书,尝试读一些跟你的观点有冲突的书。如果你能多方面来看待同一件事情,也可以培养批判式思维。另一方面,就算你坚持你原来的想法,你也可以了解别人是怎么想的,当你和对方辩论或者持有不同意见的时候也许可以用到。
第二个建议,多读历史。
走了这么长的路,看了这么多的事情,读了这么多的书,我发现历史总是在重复,人类还是不断在犯过去犯过的错误。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多读历史的话,也许我们可以多了解人性、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第三个建议,是要中西融会贯通。
虽然中国古老的思想、文学都非常精湛,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但是我在哥伦比亚大学读的那几百本书,我觉得对我还是有非常深刻的启发。所以有时间的话,我觉得还是平衡一下,读一些东方的书,也读一些你想读的西方的书,比如英美哲学家的书、莎士比亚的书等等,东西方的思想能够平衡吸取。
第四个建议,不要读翻译劣质的书。
当你读西方的书时尽量读原文书,因为翻译的过程会流失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所以英文好的同学,可以读原文书;英文不错的同学,可以先把英文学好,然后读原文书;实在不想学英文的同学们,那读中文书也可以,但是一定要找好的翻译来源。我发现比如《贾伯斯传》,我看了两个中文版,翻译水平差异是巨大的。
第五个建议,少读纯理论的书。
有些纯理论的书,不是在过去实例的验证之下写成的,所以我会更建议大家去读那些有真实的事例穿插的书,而不是纯理论化的一本书。
最后一个建议,少读成功学的书。
每次走到书店看到我的书被放到成功学,我就想低着头走过去,因为,我觉得大部分成功学的书,其实都是一些没有实干过的人,把一些理论攒起来,让你认为自己看完也可以成功的书,而且它教导的可能是“你只要模仿谁谁谁就可以成功”。但是实际上每一个人是不同的,每一个人成功的模式也是不同的。而且那些写成功学的书的人,他们自己成功了吗?他们自己有经验吗?他们分享的是攒来的经验还是自己的经历总结呢?所以我建议少读成功学的书。
但是如果你很想学习一些成功的典范,那么我会推荐读书多看自传。看自传的时候,也要看作者本人自己写的自传,而不是授权别人写的,因为别人写的也是攒出来的。最后,即使看作者本人的自传,也不要盲目地去学习对方的一切,因为每个人是不一样的,学习那些适合你的。(转自经理人《李开复的读书建议,每年读100本书!》)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

这个方法,帮你轻松戒掉手机瘾
每一次拿起手机,本来只是想查个快递,或者看个天气,但总是会莫名其妙的就会去看别的东西,不知不觉就玩了半个小时的时间,白白浪费的时间,事情快递又没有查成。怎么样才能停止被手机瓜分我们的时间精力,戒掉「手机瘾」呢?在纽约时报早些时间发布的文章中曾提到,手机中的…...
[详情]
光庭科技苏晓聪:自动驾驶中,产品才是我们的核心
文 | 彭赛琼来自新智驾(AI-Drive)的报道在自动驾驶刚进入人们视野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国内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一切都是未知数,头部企业的经验和数据,外界无从而知。这种状况树立起了一道门槛,有的公司保持观望,有的公司则急流勇进。光庭科技就属于急流勇进的…...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