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学苑 > 人力资源
管理者的惊慌失措说明什么
2015-02-02 人力资源
分享到:

  可以说,当今的管理者在应对80、90后员工管理问题上的总体表现并不好,甚至有些惊慌失措,这才有那么多培训师纷纷开出课程和药方。但是,看了很多课程和文章给出的药方,并没有太多的新意,甚至有些老套,诸如管理者应当注重沟通、理解和包容,应当做出榜样、做有魅力的管理者,应当更加注意亲和力、人性化、注意员工情绪疏导,乃至于有人提出要公平合理、指导员工发展、给予员工信任,等等。

  给我一种感觉,这些“解决方案”似乎只是重复很早之前这就在反复“言说”的一些东西而已,只不过在面对80、90后员工的时候,而不得不“玩真的”了。以人为本这四个字在十年前就被说滥了,但大量企业只是装点门面、说说而已,并没有准备真的在企业中贯彻。也就是说,80、90后员工管理的药方本来就在那里,管理者们早已熟视无睹,以致于连自己都不相信了。

  因此,管理者的惊慌失措是各种管理理念口号化的反应,是贴在墙上的标语要在实际中施行的阵痛。与其去参加那些培训,企业不如切实地反思一下,以人为本,企业真的准备切实是实施吗,真的做到了吗?如果做到了以人为本,那么80、90后的管理问题应当不是什么大问题。

  标签化脸谱化只是背道而驰

  需要进一步提出的是,目前过度地强调80、90后员工管理,存在着过分夸大的风险;更有甚者,基于80、90后员工的个性特征进行了引申,做出了诸如缺乏责任心、抗压能力差、缺乏职业规划等判断。

  我认为对于不同代际之间员工的群体个性特征进行客观分析和中性描述是没有问题的,而一旦向前再迈一步,对一个群体做出具有倾向性的价值判断则是非常危险的一步。

  这实际上是将80、90后员工标签化、脸谱化,似乎所有的80、90后员工都是如此,这种判断无疑是简单而粗暴的。每一个员工都是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体,管理者应当根据每个个体的具体情况权变地选择管理方法;而不是将具体的员工抽象为80、90后的一般,透过上诸如此类的标签去管理,这幅有色眼镜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更会进一步人为地制造出新的管理问题。

  而且,有些人编写了关于80、90后的各种似是而非的描述来吸引眼球,诸如“在哪里跌倒的就在哪里躺下”、“主要为自己、顺便为公司”等等,这些语言除了一笑之外、别无它用。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
上一篇:十八分钟高效管理你的工作 下一篇:演好“这8种角色”,你才是合格的主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