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觉得中国保险骗人,无非是因为2个原因.
一、理财型保险的预期收益和代理人在销售时的口头承诺天差地别.
二、保障型的保险,因为销售误导,而导致被拒赔.
先说理财型:
保险在最初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保障型的产品很难向人们销售,为什么?
受封建迷信几千年的影响,中国人是特别讨厌有人和他谈论自己的死亡或者不幸的事情.
"如果你突然死了,你的孩子怎么办?"
"如果你发生了重大疾病,你的家人怎么办?"
关于这些预示着不好的事情,遇到脾气好的人还可能听你说几句,脾气不好的有可能直接把你扫地出门,其实一直到今天,大多数的人也不喜欢谈论这方面的话题,觉得"晦气".
所以,大量以丰厚投资回报为诱导的代理人出现了,他们以高额的预期回报来诱惑客户.
比如投资连结保险,看似回报利率很丰厚,实际上这类保险的原理,就是把保险公司一部分的风险转嫁到投保人身上,投保人需要承担亏损的风险.
在发达国家,这是普通人都懂的基本常识,而我国的保险消费者,往往只看到代理人员口中的收益率,却意识不到这利润的背后,存在着多么巨大的风险.
在2008年,中国A股市场如滑铁卢般,从6124点,狂跌至1600点,在当时受到巨大亏损的不仅仅是股民,还有那些购买了投资连结保险的人同样亏的一塌糊涂.
最近引起轰动的香港保险事件也是同样的情况,都属于投资连结保险.
而国人对于投资理财乐此不疲,在2008年之后,保险公司又顺应市场,大量设计并兜售了,"美其名曰"不会亏本的"分红型保险".
保险代理人员为了高额的佣金,往往夸大误导,用高档的收益率来诱惑无知的投保人,殊不知,保单的红利水平是不一定的,在某些年度有可能为零.
等投保人交了几年保费之后,回头来查自己的账户才发现,怎么才这么一点钱,而且还要等到几十年以后才能取出,可是已经晚了,这个时候如果退保的话,现金价值少的可怜.
保障型保险
保障型的保险产品,会出现拒赔最多的情况就是健康询问未如实告知.
大多数人对于保险的态度是,没病没灾的为什么要我买保险?咒我吗?
等到身体出现了毛病,就想起了保险,而代理人为了可以顺利签单,往往让投保人忽略健康告知的内容,或者用2年不可抗辩条款来误导.
这就出现了大量的拒赔案件纠纷,不明真相的人认为,投保之前,这也能保那也能保,发生事故时,这也不陪,那也不赔.
现在很多保险产品已经与保险的定义背道而驰,这是令人不安的.
保险的本质是用小成本的资金去抵御未知的风险,在风险发生之后对应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而这种小成本应该是消耗型的,不能存在返本、分红、收益等等这些概念,也就是说我花钱买了这份保险,有事赔钱,没事就当花钱消灾.
又想获得保障,又想能够返本,甚至想要在挣些钱.
有这么好的事情吗?保险公司是傻子吗?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么简单的道理不知道吗?
保险姓保,不姓财,当你惦记着别人给你利息的时候,别人可能惦记着是你的本金,在这里建议普通收入的家庭,最好不要有投资保险来挣钱的想法.
分红型、教育金、养老金等等这些理财型保险唯一的作用是用来资产隔离和财富传承.
土豪也需要理性的投保,而普通收入家庭,如果你能确保理财型保险每年所交保费不会成为家庭经济支出的负担,且不用担心以后因为资金紧张而需要用到这笔钱的时候,可以适当的配置.
结语:
不要轻易的相信销售人员的口头承诺,保险的所有价值都在合同条款当中,白字黑字,一纸契约,并且受法律保护,对于合同条款之外的任何事情,都要慎重的判断.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