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经验谈:为什么粉丝专页无法成长?
回顾我自己经营的经验,大多累积在密集做电商的这两年。而这两年间,我曾犯过各种的错误,随着经验慢慢累积,我发现身边有很多人跟我提到类似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恰好就是我刚开始经营粉丝专页时脑袋里曾盘旋过的各种迷思。于是,我决定记录这两年所累积的经验,也和各位朋友分享。
这篇文章,主要探讨的是经营粉丝专页的一些概念及心法,广告的部分,在本文之中将不会着墨太多。但我相信,基本功如果做得好,伴随广告投放将带来放大的效应。但若基本功没做好,投放广告自然也不易获得效果。
1.社群行销?嗯,我现在有帮公司设立一个粉丝专页了呀!
我两年前开始在传统产业工作的时候,当时觉得社群很重要,会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关键,所以马上用公司的名子建立了一个粉丝专页。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只是想要把赞数先冲高,然后接下来进来的人看到就比较有可能会按赞(寻求认同的心态);那时没有意识到下广告这件事,但看到很多公司都有办按赞分享参加抽奖的活动,所以我也一様画葫芦地做了一个,只是互动率奇低。当时我非常懊恼,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只是那件事,当时就这样过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已经可以明确的知道哪些地方犯了错误?
当时为了冲一个好看的赞数,在Facebook里面加入了很多换赞的集团,也邀请了很多朋友按个友情赞。总之,就是想为粉丝专页「澎风」一下。但其实这样得到的赞是很虚的,因为按赞的人不是真粉丝,人家并不是因为你的东西好而认同你;所以当办活动的时候,互动不多是很正常的,因为人家不只没买过你的东西,甚至对你的领域一无所知,兴趣全无。
对现在的我来说,我认为公司官方的粉丝专页,是用来蒐集已经对你的产品有体验,并且有兴趣的真粉丝,虚的粉丝数是没有意义的。若以粉丝数为公司KPI,那就需要好好教育社群经理操作的方式。
至于怎么蒐集新粉丝,比较通用的方法是先将商品或服务让顾客有初次体验,当使用者体验真的不错的时候,粉丝自然会增加,当然还是要有一些配套措施,比如说在店里设置粉丝专页QRCODE或是在LandingPage让客户大致了解过后,接下来要有的引导行为。
总而言之,先有体验,才有真粉丝。
2.蒐集粉丝好方法:C2D(CustomertoDemand)
这个名词应该是某位前辈教导我的时候提到的,只是目前在网路上似乎不是那么通用。一言以蔽之,先把共同喜好的人集合在一起,再想办法把东西卖给他们。
这种做法在操作面上,目前看到的大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已经有产品的公司,想把他们的东西卖给TA(目标阅听众);另外一种则是目前没有产品,先将人聚集在一起,一边观察一边找产品试水温。对前者而言,C2D是一种贩卖商品的技巧。对于后者来说,C2D会像是整家公司的(BusinessModel)。
这两种做法,没有孰对孰错,只是经营的方向都有分别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种方式容易发生的是公司急着将东西卖出去,还来不及做完整的养成,已经有人对于置入性行销厌恶了,要在公司行销自家商品的浓度比例上正确拿捏不容易,目前观察比较好的方式可以做同领域异业合作,比较不会有老王卖瓜的状况出现,贩售商品及内容文章的比例也要恰当,才不会像是个卖场社群。
第二种方式因为本身没有产品,好处通常能够比较贴近社群成员的方式来经营,但当要商业化的时候,选品的眼光会是比较大的考验,目前市面上有几家用这种模式经营的公司,渐渐出现产品不佳的状况。
C2D的方式,可能可以帮助你更快的蒐集粉丝以及找到商品的可能TA。但是如何让粉丝维系长久,粉丝专页的平时经营,还是个比较大的重点。因此,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将会谈谈这两年经营粉丝专页的过程中所累积的经验,像是粉丝专页贴文的小撇步等等。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

这个方法,帮你轻松戒掉手机瘾
每一次拿起手机,本来只是想查个快递,或者看个天气,但总是会莫名其妙的就会去看别的东西,不知不觉就玩了半个小时的时间,白白浪费的时间,事情快递又没有查成。怎么样才能停止被手机瓜分我们的时间精力,戒掉「手机瘾」呢?在纽约时报早些时间发布的文章中曾提到,手机中的…...
[详情]
光庭科技苏晓聪:自动驾驶中,产品才是我们的核心
文 | 彭赛琼来自新智驾(AI-Drive)的报道在自动驾驶刚进入人们视野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国内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一切都是未知数,头部企业的经验和数据,外界无从而知。这种状况树立起了一道门槛,有的公司保持观望,有的公司则急流勇进。光庭科技就属于急流勇进的…...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