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学苑 > 高峰论坛
周梁成:小镜片里的大人物
2015-08-25 高峰论坛
分享到:

  “迎着初升的太阳,我们紧握双手阔步走在现代企业先列,沐浴金色的阳光,我们精诚团结,昂首屹立于光学领域的前沿……”

  听过就不能忘,耳边一直回响着这首激昂向上、青春梦想的歌曲,怀着好奇与敬佩,记者走进了光学镜片加工的世界领导企业——佛山华国光学器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国”),聆听一位和蔼智慧的台商周梁成总经理,娓娓讲述着华国一路的成长与收获。


周梁成,华国光学器材


      初生牛犊不怕虎创业搭上数码相机成长契机

  1980年代台湾经济的飞速成长,正如大陆改革开放一样,造就了一批成功的商界精英,许多有梦想、有行动的台商,服完兵役或学校毕业,就开始了创业历程。大浪淘沙,总有企业成功冲浪。

  周梁成身上有着台湾人典型的敢闯能拚的精神,从逢甲大学一毕业,就开始了创业计划,当时虽可找到在银行比较丰厚稳定的工作,但对于有梦想的年轻人来说,安逸的生活并不能满足心中的追求与成就感。周梁成毅然决然放弃了银行的工作,虽然父亲赞成先就业锻炼后再创业,但还是提供了创业资金,用不到200万新台币于1980年创立了台湾今国光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今国”)。

  由于上大学时,周梁成在台湾的佳能公司边工边读,积累了光学镜片加工的一些基本技术;再外聘一些技术人员,边摸索边学习,他一个人兼任了财务、业务和技术等岗位。“今国最开始是做相机的滤光镜,那时台湾有一些照相器材厂,就直接找到他们去谈订单。”周梁成感慨道,“当初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无知者无畏!如果现在再要我像当初那样什么也不懂的状态下去创业,可能没有这份勇气了。”

  不过这段时间只经历了3年,后来由于相机内电动马达的应用,带动了整个相机的快速发展,周梁成看准了时机,果断转到了相机镜头的镜片加工。

 “来一个签一个”转投大陆业绩翻倍上扬

  经过几年的发展,今国发展成了台湾光学镜片加工行业的前三。但由于当时台湾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人力缺乏,人工成本上涨,而今国同样正处于加速扩大状态,人力问题抑制了其发展;再加上,当时,台湾许多企业“西进大陆”,今国的下游大客户、世界上最大的照相机组装工厂普立尔(在台湾叫普立尔,在大陆叫普立华,现已被富士康收购)也迁移大陆,希望其主要配套厂商能一起迁移,周梁成于1992年成立了佛山华国光学器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国”)。

  一个人又开始了新的事业旅程。由于上世纪90年代,数码相机迅猛发展,华国也签约了很多日本客户的订单。“我们刚来大陆那会儿,对于来参观洽谈的客户有一个要努力的原则,就是『来一个,签一个』,只要来了华国,就要凭着优良的管理、技术、价格、诚信等把客户的心和订单留下来。”看起来,这好像有点狂妄,但其实这是做生意需要的一种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周梁成坦率直言,“当时我们真的做到了,比起在台湾,业绩是翻倍地成长!”

自动化驱动破解行业难题走在前沿

  目前市场上的相机镜片,除了德国蔡司、莱卡占据金字塔的顶端10%左右外,金字塔中下部分的市场基本属于日本品牌垄断。大陆市场曾经出现过的凤凰(海鸥)、柯尼卡、美能达、拍立得、汤姆TOMA等早已销声匿迹,奥林巴斯等现处在挣扎线上。

  但更令人惊奇的是,相机镜头光学镜片加工业,中国大陆从1990年代初占世界份额的不到20%发展到了现在的70%,而华国又占有了其中的20%左右,可谓独占鳌头、独领风骚。也正因如此,大陆的光学镜片加工业竞争非常激烈,价格战厮杀得厉害。但华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在与品牌厂商客户长期合作发展的立场,专注做好自己的品质,同时不断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新规格,待客户的新产品设计出来,华国的镜片技术、精度等要求也要同步达得到。“腾龙也常开玩笑说,如果华国做不出的,也就没有企业能做得出来了。”周梁成对于客户如此的肯定,他会心地微笑中,能感受到他心中对于这份信任所承载的责任。

  光学镜片加工既是高科技行业,又是高劳动密集型行业,是个矛盾体。华国如何平衡与降低管理成本?周梁成介绍,“一块镜片从投入到完成,需要经过32个人摸过,工序复杂、流程繁长。还是只能更多的依靠自动化来保证产品品质和提高生产效率,用效率来平衡成本。因为自动化不但投入资金很巨大,而且有些工序比如研磨也无法做到自动化,这是镜片加工企业普遍遇到的难题,目前很多企业也不愿意投入。”

      差异化生存避免与品牌厂商正面交锋

  随着智慧手机特别是苹果风靡全球,数码相机迅速从一年1亿2千万台的总销量下降到了仅余尾数2千万台左右,这对华国同样产生了不小的冲击。“金融危机和欧债风波并未丝毫影响到华国,但消费习惯的改变和互联网技术的新发展,令数码相机产业承受了剧痛。”周梁成透露,华国自2008年就有着手光学新领域应用的研发,迈进医疗器械、车载镜头、安防等领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企业发展有周期,总要常思虑转型。”最现实的例子就是柯达,“胶卷是柯达的强项,他不想让胶卷消失掉,因为一旦胶卷消失,对他的利润影响会很大。所以他们对自己研发的数码相机的着力度就没有胶卷大,整体发展速度就放缓了,哪晓得到最后破产了。”固守在下行的行业固有业绩,就相当于沉没于“沉没成本”,也相当于放弃了新领域的利润。

  华国每年会花费营业额的约6~8%来投入研发,对技术人才的投入就占了其人力成本的30%左右。“华国在产品的研发上有一个原则,就是不能跟我们的下游品牌厂商产生竞争和对他们带来伤害。但在开发中,难免会碰到竞争,完全避免也不可能,就要变为良性竞争,把相同产品交叉点减少到最少。用差异化,大家都能互补生存。”周梁成说“这条路走得很辛苦”,但其实这却是争取与客户共荣共存的最好方式。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
上一篇:新婚家庭该如何企划未来的理财方式呢? 下一篇:韦文双:他才是真正的纽扣大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