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桐“智变”发展史(一)
智变1:从台湾到杭州
迫于生活压力没能继续他学生时代的外交官梦想,而是投身商海,自己创业。因为英语基础好,他最先从贸易起家,后来又做起了工厂。谢董说,在到大陆投资前,“我们在高雄的毛皮服装厂已经发展到拥有四、五千名员工的大型企业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台湾,这样的企业规模已经很不小了。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正当企业发展蒸蒸日上时,成本相对低廉、品质更好的南韩毛皮产品涌入台湾,对当地企业构成了严峻威胁。谢董的工厂在竞争中日益处于下风,经营遇到了困难。此时的谢董,把目光投到劳动力成本较低、市场空白度较高的大陆市场。这也是谢董创业以来的第一次转移和抉择。
1988年,谢董在山清水秀的浙江富阳大源镇落脚,创办了富隆皮件厂,延续在台湾的服装产业。由于开工厂时机得当,竞争对手少,加之自身的勤勉努力,投资之初的发展非常顺利。“我们当时主要生产皮质服装,并且以男女秋冬套装为主,大陆最早的服装流水线就是我引进来的,很多流行款式也是我们开发设计的。当时我们一家企业的出口占全浙江省十分之一!”谈到初来大陆创业的辉煌岁月,谢董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如果说从台湾到大陆,是谢董迫于劳工成本被迫转移的话,那么,在大陆辛勤耕耘十多年后的转型升级,则更多带有主动出击的意味。
随着桦桐的不断发展壮大,谢董也开始遭遇新的挑战——来自大陆民营企业的追赶模仿和低价竞争。谢董说:“大陆民营企业成长太快了,无论是我们引进的生产流水线,还是款式新颖的服装式样,没过多久,就会被民营企业仿冒”。自1994年之后,在仿冒产品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后,谢董开始遭遇“红海大战”——不仅仿冒产品、低价格抢客源(订单),而且不择手段挖角人才,从试样设计师到车间主管,从品质管控技术人员到企业高阶主管,统统在民营企业挖角之列。
智变2:从皮衣到沙发套
危机同样是转机。面临竞争如此激烈的服装市场,谢董痛下决心再次转型,并且将工厂从富阳迁到了桐庐。经过他对北美市场的一番考察,他发现在美国的传统家具产业里,只有沙发行业还没有转移到远东生产,因此他决定将投资转向与皮装产业相关的沙发套制造,结果证明了他准确的市场把握力,产品生产走在了全大陆前列。
然而,这种好日子同样没有持续太久,由于谢董当时的企业主要生产低档皮制品,技术含量不高,行业竞争激烈,低档皮制品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一时间,生产沙发套的厂家又蜂拥而至,企业再次陷入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

这个方法,帮你轻松戒掉手机瘾
每一次拿起手机,本来只是想查个快递,或者看个天气,但总是会莫名其妙的就会去看别的东西,不知不觉就玩了半个小时的时间,白白浪费的时间,事情快递又没有查成。怎么样才能停止被手机瓜分我们的时间精力,戒掉「手机瘾」呢?在纽约时报早些时间发布的文章中曾提到,手机中的…...
[详情]
光庭科技苏晓聪:自动驾驶中,产品才是我们的核心
文 | 彭赛琼来自新智驾(AI-Drive)的报道在自动驾驶刚进入人们视野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国内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一切都是未知数,头部企业的经验和数据,外界无从而知。这种状况树立起了一道门槛,有的公司保持观望,有的公司则急流勇进。光庭科技就属于急流勇进的…...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