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学苑 > 高峰论坛
沪士电子一波三折上市路背后的故事
2015-10-19 高峰论坛
分享到:

  从2002年最初的股份制改革,直到2010年8月份在深交所成功挂牌,八年时间四次冲击大陆资本市场,两次夭折一次失败,沪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为沪士电子)的上市之路用一波三折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作为当年上市过程的全程参与者和主要负责人之一,沪士电子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李明贵,对这段艰辛的历程是最有发言权的。


沪士电子,李明贵


  两次夭折计划没有变化快

  “上市的想法我们很早就有了,因此很早我们就开始为上市做准备。”沪士电子是昆山最早的台商投资企业之一,1992年由台湾楠梓电子投资1800万美元设立,也创造了当时昆山最大的台商投资项目。1995年,沪士电子在投产后第二年就实现了盈利,之后每年赚来的钱都用于增资扩股,2002年时沪电的净资产达到6亿1200万(人民币,下同),公司开始实施股份制,一年后,2003年终于取得了股份制的执照。李明贵坦言,“在当时大陆的台资企业实施股份制的企业少之又少,我们的申请能够这么快申请下来也是非常幸运的。”

  早早地实现了盈利,又顺利地拿下股份制的执照,似乎一切都在按照企业的意愿走,上市之路也在步步逼近。但四个月后,这种好运戛然而止。在完成股改后,沪士电子最先瞄准的是B股市场,没想到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在准备了四个月后,市场政策突然发生变化,证监会有令:“B股停止扩容,不再发行新股。”但麻烦的事情还不止于此。

  B股遭遇闭门羹后,李明贵他们并没有气馁,又开始重新准备,启动A股上市,但没想到这次偏偏又碰上了股改。2005年4月29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了对价并轨的改革思路,并启动了这场处于新兴尚未转轨时期的大陆股市所特有的股权分置改革。但是这一系列的改革并没有立即扭转股市的頽势,股市依旧很低迷。2005年秋,上证指数更是跌破千点,998,跌幅之大,闻所未见,很多IPO都停了。沪士电子的上市之路被迫再次搁浅。

  第一次上会惨遭失败

  在经历了连续多年的低迷后,2006年股市否极泰来,开始一路上涨,到2007年,股市可以算是极尽繁华,沪指最高涨幅达到130%。沪士电子也想趁着这一波行情,加紧了上市的步伐。2006年,李明贵接到证监会的通知,拿回之前上报的材料,重新报。修改、修改、再修改、再申报,李明贵不知自己已经多少次出入证监会的大门,一年之后,2007年他们终于迎来了上会的机会。

  但是这一次,幸运之门依旧未向他们打开。同业竞争首当其冲成为最大的问题。虽然在实际业务和产品定位上,沪士电子已经与母公司楠梓电子做了市场区隔,从移动手持电路板转向主要生产大型设备印刷电路板。“但是由于一些限制条件,沪士电子在2007年的招股书中募投资金项目一栏,写的仍旧是移动手持类印刷电路板,与母公司的业务存在重叠。”尽管事前沪士电子团队和中介也探讨过这一问题,但当时“感觉问题不大”,也就没有特别加以重视。但恰恰是这一疏忽,造成了招股书中不应有的瑕疵,最终成为上市落败的绊脚石。“7个发审委员得到5票即可通过,我们是4票,一票之差落败,很可惜!”

  李明贵分析,除此之外,紧张也是一大障碍。虽然已经无数次进出证监会的大门,但是那一次他和董事长吴礼淦还是很紧张。“45分钟的时间要回答很多问题,一个问题往往会衍生出更多的问题,在发现董事长吴礼淦的第一个问题还没答完,已经用掉了20分钟时,他就开始紧张了。”李明贵回忆道,虽然发审委员问的很多问题,辅导团队之前也都指出来了,在模拟演练中也早已练习过,但是对这种“穷追猛打”式的追问还是准备不足,感觉自己回答的并不是很顺利。这次上会最终也没能通过。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
上一篇:林肇睢:“串珠理论”推动传产转型 下一篇:苏宁电器的转型路充满荆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