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学苑 > 高峰论坛
软硬结合的时尚商机
2014-12-03 高峰论坛
分享到:

  最近几年,可穿戴设备主要以无线个人局域网(WPAN)和无线人体局域网(WBAN)为界面接口,在人机交互及网络连接等方面寻求突破。手表、眼镜、手环成为这一时期可穿戴设备进化的产品方向。其商业化的路径,通过众筹这样的新兴商业模式一起逡巡前进。而软硬件的结合也成为这一时期可穿戴设备发展的重要方向。

  苹果推出的第6代IpodNano就是这一时期的里程碑式产品之一。苹果在将这款产品推向市场时,还附带推介了可以将IpodNano转化为智能型手表的腕带。有了这根腕带,IpodNano摇身一变,变为了拥有酷炫外形的小巧腕表式计算机。苹果在IpodNano的机身造型以及体积重量的改造上都下足苦心:外形上,增加了多点触摸屏幕,并引入了背面夹子设计;体积与重量上,IpodNano6较上一代小了46%,轻了42%。这些都使得IpodNano便于用户携带——哪怕是在运动中,用户依旧可以无负担地使用。

  另两大巨头Sony与三星也都分别推出了手表式计算机产品,SonySmartWatch以及GalaxyGear。这两款手表均需配合搭载安卓系统的手机方能更好地使用。这两款手表与配套手机的连接可通过蓝牙等无线连接技术以及相关同步应用软件实现。运用蓝牙,此类智能型手表还可以连入互联网进行商务及娱乐性操作。

  推出手表型计算机的除了巨头公司,也有初出茅庐的创业型公司。而高昂的研发费用也因为一些新商业模式的兴起而被摊薄——例如众筹,随着众筹模式的日趋成熟,不少创业公司通过众筹得到了第一桶金后进入了这个新兴市场。2012年,Pebble定制型智能手表在众筹网站Kickstarter上一举获得1000万美元的投资,远远超过其最初预定的10万美元融资目标——不难看出,不论是消费者还是投资者都对智能手表市场充满了高期待。Pebble随后推出了可兼容ios与安卓第三方应用程序的智能手表,打破了安卓系统智能手表独步天下的局面。产品自2013年7月在美国百思买上市后,仅用5天的时间就将第一批供货全部售罄,至今已销售超过40万支。

  软件市场被催热,是智能可穿戴设备成为科技界话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软硬件的结合也将可穿戴设备的想象空间推置新的领域。跟传统设备相比,可穿戴设备需要佩戴,这就对电池的续航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将可穿戴设备作为一种连接媒介的思路,也意味着新兴的内容、软件产业有了发展空间。

  而从商业的角度来衡量,也能找到智能手表的接受度有限的根本原因,从硬件上说,电池技术局限了智能手表的续航时间。从外形上,考虑到表面截面大小的限制,智能手表多半偏厚,这会降低用户佩戴时的舒适感。现在所具备的表内硬件制造与装配技术均无法在短时间内有效压缩智能手表的厚度。另外,虽然现在的智能手表多与智能手机配合使用,但作为可单独使用的穿戴式设备,智能手表可供下载的软件太过有限。现在市面上的智能手表大都基于全球最大应用开发平台安卓平台研发,应用软件数量的紧缺更是无法让用户接受的。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
上一篇:移动互联网教育领域或将出现新的风口? 下一篇:马光远:盲目的推行玉米深加工话可能会影响粮食安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