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生:金融监管部门利益复杂 协调难
以下为演讲实录:
周春生:前面三位嘉宾讲的都有道理,诺金是我师弟,尽管年龄比我大几岁,首先我想讲讲对徐司长判断的一个看法,有一点是肯定的,在过去十年或者二十年,中国的金融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多年前,我在美国监管机构有过工作经历,在中国的金融监管经历也有工作经历,对这种变化体会是非常深刻的。
包括我们主持人晓求教授也提出我们面临的问题,大家对我们金融的现状,尽管我们现在发展是肯定的,但是大家对现状依旧不满意,代表社会大众对金融业的非常崇高的期望,我们变化很大,但是还没有完全达到大家的预期。之所以如此,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凸显了金融的重要性。
我们现在金融面临的主要问题我想讲两点。第一点开场篇里也提到按照金融指标来看,中国的流动性,中国的金融资产规模在全世界是名列前茅的,我们刚才看到的数字,银行资产是年度GDP的2.5倍,M2现在是107万亿,也已经是GDP的两倍多,这些指标在全世界是名列前茅的,单从这些指标来看中国的流动性很充裕。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中国特别是中小企业,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面临的难度也是相当高的,融资成本在全世界主要经济体里可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跟中国的融资成本相比较。如果是大机构贷款的估计到百分之六七,远远高于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地区,当然也高于欧洲。如果是中小企业融资,我相信15%的资金年化成本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我们信托公司能挣很多钱,我们很多的理财产品一年定期的,作为消费者我们能拿到10%,甚至更高,我经常收到这方面的短信。你想想企业要怎么做,包括我们中介更获得非常高的利润。
融资成本过高,加上金融机构的超额利润显然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福音,而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融资成本过高显然是不利于实业发展的,金融的本质是该支持实业发展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尽管我们的金融改革,金融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记得我念书的时候二十多年前,吴教授差点也成了我师兄,我们就讨论金融深化的问题,但是到目前为止如果从深化的角度来看我们还是有距离的。流动性和巨额的融资成本和融资难说明我们金融的供求关系是扭曲的,至少目前这种扭曲的现象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们后面也会讲监管的问题,现在大家都在谈全球经济,经济全球化,全球化就是全球的生产要素,全球的经济资源商品大融合的过程,如果我们谈全球融合,国内至少是要融合的,这个融合包括各种金融,不同的机构,不同的产品,不同的渠道,不同的形式,这种融合需要协调。
我在联储做经济学家的时候,尽管美国是两党政治,为了解决债务上限的问题争执不休,但是美国的财政和经济之间的协调是非常有序的。那个时候格林斯潘还是美联储的主席,每周都会和财长有一个定时的早餐会,大家共同讨论美国经济宏观方面的问题,怎么采取宏观方面的行动,对中国是另外一种,我们尽管搞大部制改革,但实际上我们的金融监管机构,徐司长在人民银行,以前主要是人民银行,后来我们从人民银行的非银司就分出好几家监管机构,包括证监会、保监会,而且我们还有别的机构参与金融部分的政策制定和监管。这些监管机构尽管都属于国务院,都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机构,但是他们之间的协调其实并不容易,我也在这块工作过,各个部门有各个部门的利益,这显然不符合金融融合的趋势,我们前面三位嘉宾都谈到风险的问题,其实宏观的监管最重要的就是制定规则,维护秩序,控制风险,而风险的管控显然是需要一个更全面,更综合的监管。所以,我觉得下一步我们应该金融监管更好的协调和统一起来。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

这个方法,帮你轻松戒掉手机瘾
每一次拿起手机,本来只是想查个快递,或者看个天气,但总是会莫名其妙的就会去看别的东西,不知不觉就玩了半个小时的时间,白白浪费的时间,事情快递又没有查成。怎么样才能停止被手机瓜分我们的时间精力,戒掉「手机瘾」呢?在纽约时报早些时间发布的文章中曾提到,手机中的…...
[详情]
光庭科技苏晓聪:自动驾驶中,产品才是我们的核心
文 | 彭赛琼来自新智驾(AI-Drive)的报道在自动驾驶刚进入人们视野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国内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一切都是未知数,头部企业的经验和数据,外界无从而知。这种状况树立起了一道门槛,有的公司保持观望,有的公司则急流勇进。光庭科技就属于急流勇进的…...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