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所需而且可以动用的资源,是企业资产之中流动性最强的部分,是企业发展内在活力的表现。但是中小企业往往缺乏现金流控制的经验和必要的知识,使其现金管理显得薄弱。
中小企业现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不重视现金流。现金流是指企业因交易或其他事项而引起的现金增加或减少量,即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反映了业务的现金收支状况。再强大的企业如果没有充足的现金,则也可能陷入窘境,不但价值最大化的企业目标无法实现,更可能导致企业的经营管理无法正常运转,因不能支付到期债务而被迫清算、破产的企业屡见不鲜。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人们习惯将企业利润评价作为反映经营的重要指标,现金的作用则被忽视了。但仅仅依靠利润难以全面真实反映企业经营业绩,更难以满足偿还债务、支付红利以及投资方的现金需求。
将利润误认为现金。一些中小企业误认为只要利润可观,则企业不可能缺少现金。事实上,利润是按照一定的会计原则计算出的,于是有些企业热衷于寻找某些非现金项目以替代总是外流的现金,有些企业为了保持利润的底线而不惜隐瞒折旧,想方设法地使损益表中的利润令人乐观。但无论利润是多少,企业的可用现金却是一定的,因而会出现一些企业前几年的利润很高,资金链却陷入紧张,最终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而破产。现金比利润更真实、更公允,从原则上决定了企业能否生存。
缺乏现金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的缺乏使得有些中小企业现金收支随意性大、控制不严,造成企业内部现金不足或有不正当小金库等现金漏洞资金周转困难。另一些中小型企业则缺乏现金的使用安排计划,要么在某段时间内有大量资金闲置,要么过量购置固定资产,进而使企业无法应付经营急需资金的状况,陷入财务困境。
加强中小企业现金管理对策建议
提高对盈余现金保障倍数重要性的认识。利润含金量即是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指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之比,指标越高说明当期实现的利润质量越高。如果企业当期净利润很大,但应收账款巨大,存货增长过快,待摊费用、递延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大量挂账,那么其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必然很低。通过关注盈余现金保障倍数,中小企业可以科学把握利润与现金之间的对应关系,规避资金周转风险。
掌握中小企业现金流规律。中小企业现金流量与企业生命周期之间具有相关性。在企业投资初期,现金流量十分充裕;随着企业的逐渐成长,企业经营规模扩大,赊销金额也随之增大,使得企业现金开始紧张;随后企业投资逐渐收回,现金又开始充裕起来。但是,由于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处于引入期和成长期,资金的需求跟不上的问题显得格外突出。掌握中小企业现金流规律,对于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根据企业自身能力制定合理科学的企业投融资计划以及现金管理计划、加强现金管理至关重要。
加强现金预算控制。现金预算是现金管理的基础,是对预算期内的现金流入与流出以及余额所作的详细预测,是企业财务计划和控制的主要手段。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对现金预算的管理不够重视,中小企业管理者应重视和加强对有关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编制现金预算的能力,提高企业现金管理水平。
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控制标准。企业保持足够的现金余额,对于增加企业资产的流动性,降低或避免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会出现暂时的现金盈余,但保留过多的现金,其机会成本较大,因此要对现金流盈余部分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短期投资,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现金持有量过小,则表明资金处于紧缺状态。因此,企业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确定比较合理的现金持有量。
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控制。应收账款是指从购买物资和服务而支付现金到因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而收回现金之间的时间间隔。应收账款越大,公司所需要的贷款时间也越长,公司将支付更多的利息。一般中小企业采取延长采购物资的应付账款付款期,缩短应收账款收款期,加快存货周转期等方式减少应收账款。同时,还可以通过合理利用现金流量、改进工资支付方式等解决现金缺口问题。
完善现金控制的内部规章制度。一般而言,一个良好的现金管理制度须做到以下基本几点:现金收支与记账的岗位分离;现金收入、支出要有合理、合法的凭据;全部收支及时准确入账,支出要有核准手续;控制现金收支,当日收入现金应及时送存银行;按月盘点现金,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做到账实相符;加强对现金收支业务的内部审计等。
本文原载《企业界》,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如若转载请联系游金地。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