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学苑 > 高峰论坛
跨境商务这班车,你赶上了吗?(上)
2015-08-17 高峰论坛
分享到:

  3.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的交易规模,30%左右增速。这是据大陆商务部的不完全统计,2013年大陆跨境外贸电商的相关数据。相比境内电商如火如荼的「淘金」态势,跨境外贸电商也正在掀起新一股发展浪潮。


跨境商务,跨境外贸电商


  跨境新浪潮

  各类跨境外贸电商平台的不断兴起,离不开当前国家对这个行业的一路支持。自2012年3月起,商务部多次下发相关文件,提出要促进跨境外贸电商发展,到了2013年下半年动作尤为频繁。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将放开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加快电子商务新议题谈判。随后不久,大陆商务部发布《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应用的实施意见》,力推跨境电商的创新运用。

  事实上,伴随国家多项利好措施的不断推出,许多平台早已蓄势待发。首批落户于上海自贸区的TSE和跨境通,先后宣布实施推进和试运行:前者意欲实现金砖国家之间网路商品进出口交易的一条龙服务之后,再推向全球;后者则利用自贸区引进境外原厂原货,与大陆消费者之间实现对接。

  与此同时,跨境电商的五个试点城市——上海、重庆、杭州、宁波、郑州,除郑州之外,都已开始建设跨境电商平台。而北京、新疆克拉玛依市、南通等城市也在探索跨境电商平台中取得进展。

  一方面,类似于TSE、跨境通这样的平台风生水起;另一方面,存在多年的跨境电商也在积极寻求机遇,阿里巴巴、全麦网等陆续入驻刚刚设于杭州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

  改变世界商业格局

  一直以来,跨国公司的设计中心、制造中心、行销中心可以设在异地,但唯有商业中心是贴近本地的。电商的出现,有可能改变这种现象。目前的电商基本还局限于境内,未来的跨境电商有可能彻底改变世界商业格局和企业格局。

  二战后,首先出现了制造中心在全球不断转移的现象。先是日本,然后是亚洲四小龙,现在是中国大陆,未来还可能向其他国家转移。

  21世纪前后,世界设计中心、技术中心、行销中心逐渐形成,与制造中心一起,形成了世界经济模组化格局,通过资源集中降低了运营成本。设计中心、技术中心和行销中心因为对人才的要求比较高,降低人工成本的难度比较大;但制造中心能够通过不断地转移降低制造成本。

  传统商业则不具备制造业那样进行产业转移的条件。商业给消费者提供的是交易的便利,如果商业转移了则消费者购买不方便。同时,传统零售一般是现场交易、即时交易,所以零售商业机构一般离消费者比较近,设立零售商业机构时要考虑商圈的辐射能力。商业机构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即使是自助服务的商业机构也是如此。商业机构对地段的要求又比较高,大卖场这类商业机构是个例外,但即使是像大卖场采取天天平价的经营策略,商业机构的运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仍然比较高。除了正常的运营成本外,商业机构的库存、损耗和周转期也推高了成本。

  世界经济的模组化,带来了产品制造和制造前期成本的降低。但产品进入商业环节后的成本则不然,由于传统商业必须本地化,商业环节的成本是逐步增加的。零售商品的完全成本结构中,商业环节的成本比例日益增加,甚至形成了畸形现象。

  中国制造的1美元商品,在发达国家的售价达10美元、20美元,甚至更高。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中国制造的附加值低,或者说跨国公司的附加值高。当然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发达国家过高的商业成本。所以,商品售价中高于制造成本的并非都是附加值,更多的是商业成本。如果跨国公司真的有这么高的附加值,跨国公司的整体资本利润率也不会像现在这么低——当然,苹果这样的少数跨国公司例外。

  而在企业的整体功能结构中,现在唯有商业功能还无法模组化。也正因为商业功能无法模组化,中国大陆廉价的产品到达发达国家消费者手中时,其实并不便宜。这样,商业成本就成为世界经济模组化后的最后一个成本堡垒,在传统商业格局中,一直找不到攻克这个堡垒的方法。

  电商的跨境交易,特别是平台电商的跨境交易有可能改变这种现象。较低的制造成本,通过较低的电商成本,商品到达境外消费者手中时,综合成本有可能大大降低。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
上一篇:帮助弱势群体,是一种智慧 下一篇:供、产、销平衡和编制生产作业计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