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梅尔特的通用之道:传承还是背叛
当伊梅尔特接替韦尔奇的时候,一些学者根据他随和的举止判断,伊梅尔特不会像其前任那么强势—毕竟,韦尔奇的绰号是“中子弹杰克”。韦尔奇会逼迫手下的经理们,有时还会痛骂他们,而伊梅尔特对经理们更多的是采取怀柔和教导的政策。
无论伊梅尔特是何种管理风格,在坚持通用电气的价值观文化方面却毫不犹豫地保持一致。伊梅尔特表示,对通用电气“一代又一代”的员工来说,有三件事情十分重要—诚信、业绩和变革。这是通用电气的核心价值。
作为底线的“诚信”
伊梅尔特无法容忍员工不守诚信,尤其是对于他管理范围内的员工来说。韦尔奇以逼迫员工达成业绩而“臭名昭著”。但伊梅尔特相信,在今天这个完全不同的时代里,仅仅只有业绩是完全不够的。市场紧缩,生意更难做了,且通用电气这个品牌有时在美国以外并不是那么广为人知,人们很可能也并不是用着通用电气的灯泡或是洗碗机长大的。所以通用电气市场方面的拓展迫在眉睫。
诚信早已成为通用电气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早的领导人就曾倡导过这个价值观念。而伊梅尔特和他的管理团队将诚信提到了更高的级别,建立了一次出局绝不姑息的政策。每年通用电气都会聚集前180名最顶尖的管理人员,伊梅尔特总是在评述过后环绕房间,然后说:在诚信方面,每个人都没有第二次的机会。他每年都会特别强调这一点,几乎能够在他评述接近结尾时预测到他何时会说这句话。
伊梅尔特将同样的准则应用到了会议时经理的检讨流程中。这个流程从20世纪20年代起就存在了,但历届通用电气的领导者都在该过程中增加了另一项内容。在伊梅尔特的管理下,诚信成为了决定一个员工去留的理由。通用电气推动其团队达成季度及年度的业绩,但伊梅尔特并不只想获得短期利润,也不想因为某人走捷径的行为而给公司带来长期损害。如果人们认为这样过于强硬,那就任他们去好了。伊梅尔特表示,21世纪的市场并不是那么宽容。
“我并不是像你们想象的那么容易轻信,而杰克却比人们认为的要更为容易信任别人。”伊梅尔特在2005年的采访中表示,“所以我想说的是,我们站在同一条街上,但我们可能是在相反的两侧。你看,我并不是个容易受骗的人,但我也想根据人们能做到的事情在最大程度上信任他们。而且如果你想要拥有成长的文化,就得找到一个法子去培养他们,而不是让他们做该死的拼死争斗……”
对于伊梅尔特来说,诚信这个话题也许是公司必须保护的品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从通用电气创始以来,诚信就是其最初也是走在最前面的品质。这些年来它更是成为了一个挑剔的分歧制造者。“我们密切地注意着自己的形象。”伊梅尔特说道。他表示在其任期内将对不守诚信的行为进行一系列清除。
伊梅尔特向雇员明确发出的信息就是:你可能在部门运营方面出了差错但还被留了下来,你也可能没达成业绩,但也没被开除,可如果你不守诚信,那你就永远没机会留在公司。
打造“强业绩文化”
不管是经济萧条、不景气,还是世界大战,都没有让通用电气遭受像其他美国巨头那样的损失,这些巨头中包括安然和世通,以及通用汽车。通用汽车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但2008年报告的第二季度亏损却达到了150亿美元。还有雷曼兄弟,曾是全球金融业巨头,却在同年申请破产。伊梅尔特认为,通用电器保持不败的原因在于通用电气的业绩文化。
“我们是一个一直注重业绩的公司。”伊梅尔特说道,“财务业绩也是如此,说到做到,无可替代,也不要为此道歉。我们是一个作风强硬、追求业绩的公司。”
在公司内部,这意味着首先要报告问题,这样问题才能在变得更棘手之前被解决掉;遵守诺言,成为全球最好的产品供应商和服务商。客户们为这些业绩付了钱,所以通用电气早就蓄势待发,想要在公司介入的每个产业或领域中拔得头筹。
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业绩文化,但伊梅尔特和韦尔奇都不会否认,一般只有在公司管理中通过高层向下传递才能实现。如果你给员工们提供了机会,他们就会心甘情愿地坚持下去,但他们无法由下自上地推动项目进行,因为高层参与的会议标准对任何级别的员工都是一种挑战。
20世纪80年代,优异的业绩驱使韦尔奇对外宣称,通用电气只想要其各个部门成为业界的数一数二。那是员工们都能听懂的暗示,他们会全力以赴地力求达到最好。如果他们无法达成目标,韦尔奇就会让公司高管修正、卖掉或是关闭它。不过在那时,韦尔奇和通用电气还欠缺其他一些推进公司业绩文化的行为。于是韦尔奇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几乎以每年一项的速度执行了一项又一项的行动。
不过伊梅尔特表示,韦尔奇管理下的通用电气“数一数二”的说法,更多只是20世纪80年代的一项指令,成为了业界传奇,在20世纪90年代并没有过多地进行实践。伊梅尔特表示,早在韦尔奇退休之前,通用电气的产业经营就已不再是业界老大或是第二名了。但它们在收入和增长方面为公司提供了切实的利益。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及时至今日的伊梅尔特时代,公司长久以来深入贯彻的业绩文化早已取代了“数一数二”的概念。事实上,公司要逐步贯彻业绩文化,让员工们分组进行工作,共享目标。这些过程旨在取得如下成绩:
●建立转变意图。组织应该表达出共享目标的承诺,组织高级团队,在组织中反复使用相得益彰的专业术语。
●改变员工环境。创造公司角色模式,通过分享经历和辅导课程,培养理解和信任。
●促进个人改变。你无法改变一个人在办公室之外的生活,你也不会想要这么做,但通过训练项目和课程,你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反省自我。
●首创人文工程产业。将文化利益以及首创产业利益最大化,对于通用电气来说,绿色创想项目就是最好的诠释,伊梅尔特和公司在获得年度两位数利润增长的同时,也做了对世界更有益的事情。
●确保成本影响。为较为柔和的行动留出一些空间,持续对其进行跟踪,获得实在的增值业绩。
如果你认同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的调查结果,即拥有较强业绩文化的公司给股东的总回馈高达11%之多,比业绩文化较弱的公司在投资上的回馈要高出5个百分点之多,那么拥有业绩文化的公司利润就是显而易见的。20世纪90年代经济飞速增长时,在通用电气,业绩文化的影响非常大,公司将这一套流程应用到了新收购的许多其他公司中,而它们看起来和通用电气毫无共同之处,最后得到的结果都出人意料地好。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伊梅尔特领导下的经济不景气的艰难时期。通过创建一个团队管理结构,通用电气能够让“系统整体”压倒个人的明星效应。
在实际操作上,通用电气通过部门团队的优异流程来实现其业绩文化。通用电气的领导者们希望能够建立明确的价值差异(即:客户没有你能做的事和客户有你能做的事之间的差异),提供物超所值的产品和服务,简化制造工艺,减少日常开销,用全球最好的价格提供高品质的产品。通用电气的产品并不一定是最便宜的,但都是为了让客户实现其最大价值而开发的。
在正式的流程之外,业绩文化在公司内部也已根深蒂固,员工无法忍受达不成业绩,无论是什么原因。2008年初时,公司罕见地没有达成第一季度的目标,这深深地刺痛了华尔街。伊梅尔特公开发表了声明,称没有迹象显示目前的商业气候会使业绩无法达成。即使美国经济已经衰退到了“该死的谷底”,通用电气也没有理由降低其盈利预期。
嗖的一下,业绩就这么没了。对于通用电气内部的员工来说,没有达成季度收益就好像家中有人去世了一样。
“很显然我们受到了批评,因为这对于公司来说完全是出乎意料的。”约翰·赖斯说道,他的基础设施部门在收入报告中十分显眼,而在那个月末他也没有找到任何安慰。“它是我们所有人的映射,无论你的部门在那个时期是否达成了目标,我们都身处同一个团队,所以你会继续前行,但不会把这件事抛在脑后。我们生活在一个展现自我的世界之中,如果你不能兑现自己的承诺,你就会被放到惩罚席上,而离开惩罚席唯一的方法就是要说到做到。”
改变非常有益
“持续不断地改造发明,是通用电气最重要的坚持。”伊梅尔特表示。
没有人比韦尔奇更明白这一点了。就像几十年前他的老板鼓励他那样,他也鼓励伊梅尔特进行改变,且之前的领导人也一贯如此。
“来场大革命”,韦尔奇在把领导位置交给伊梅尔特时提到,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商业模式需要进行革新。
伊梅尔特表示,改变对通用电气的文化来说是最为关键的推动剂,不管大环境如何,它都能让成效如期而至。改变是过去的以及现在的通用电气之路,早已深入公司的文化之中。
所以,即使许多公司外部的人员在韦尔奇离开多年之后,还在一直谈着韦尔奇和通用电气的关系,但公司的文化早在2001年9月7日韦尔奇正式退休前,就随着伊梅尔特的上任而发生了决定性的改变。员工们知道改变即将到来,这一刻从2000年宣布伊梅尔特将成为继任者时开始,韦尔奇退到了幕后,转变随之开始了。伊梅尔特开始拜访客户,进行管理工作,俨然一副已经上任的样子。为了不让伊梅尔特束手束脚,在退休之前韦尔奇让伊梅尔特来进行长期决策,让他参与重要的日常决策,只有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

这个方法,帮你轻松戒掉手机瘾
每一次拿起手机,本来只是想查个快递,或者看个天气,但总是会莫名其妙的就会去看别的东西,不知不觉就玩了半个小时的时间,白白浪费的时间,事情快递又没有查成。怎么样才能停止被手机瓜分我们的时间精力,戒掉「手机瘾」呢?在纽约时报早些时间发布的文章中曾提到,手机中的…...
[详情]
光庭科技苏晓聪:自动驾驶中,产品才是我们的核心
文 | 彭赛琼来自新智驾(AI-Drive)的报道在自动驾驶刚进入人们视野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国内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一切都是未知数,头部企业的经验和数据,外界无从而知。这种状况树立起了一道门槛,有的公司保持观望,有的公司则急流勇进。光庭科技就属于急流勇进的…...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