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恶某事的最好解决方法:不是逃避而是掌握
最近壮游(GapYear)的话题很火。原因是有位女生在网路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描述她在26岁暂别工作,展开一年环球旅行的壮举。虽然这篇文章基于某些原因,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反感,但我还挺想聊聊GapYear这件事,以及分享我类似的经验。
厌恶某事的最好解决方法:不是逃避而是掌握
至于我自己,没他那么壮志,但也确实有类似GapMonth的经验!第一次是在硕士毕业,等当兵的那段时间,我主动跟教授争取到一个机会,到美国拉斯维加斯一场研讨会上发表论文。因为役男不能出国,只能用学术的名义,所以这对我是个难得的机会。后来我在美国西岸待了一个多月,拜访了几位亲友,那是我第一次去美国,留下很棒的回忆!
第二次经验则是在芝加哥拿到硕士学位后,开始工作之前,我在美国到处游历一番,其中花了将近一个月待在温哥华,与定居当地的朋友度过愉快的一段时光。
这两段经历对我人生最大贡献,其实是自信与眼界。第一段经验其实是我第一次出国,20出头的我发现原来我自己一人也能在美国到处游历,增加了不少自信,对后来出国留学与工作打下了心理基础。至于在温哥华那次,则是对当地华人的生活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我认识几位小留学生,他们英文超烂(居然要我帮忙点菜),整天跷课(每天都出来陪我玩),却开着跑车到处把妹闲晃。当时我就得到两个结论:第一,家里有钱未必是祝福;第二,我若有小孩绝不单独送他们出国。
虽然我常写职场文章,但却很少提到上面两段经验,也不特别鼓励大家这么做,这跟那位26岁女生被酸的原因有关:
第一,这件事背后最大关键就是“钱”。当时我只是口袋空空的学生,如果没有爸妈的赞助,还有当地亲友提供住宿与招待,我是不可能成行的。即使如此,我也只待了一个多月就回国。
第二,收获是有的,但未必是职场上的收获。两次GapMonth都发生在我的待业期,很OK的。但对一般上班族,如果大胆离职来个GapYear,耍帅结束后还是得认命做一样甚至更鸟的工作,那真是情何以堪哪!
第三,你心理可能会想,Bryan这两段经历那算什么壮游,就是“出国玩一个月”嘛!没错,我就是去玩,不用工作,没有责任,纯粹去游历。所以我获得的启发,也就是获得独自在异国生存的自信还有了解当地风土民情而已。这两项目的,只要请个假出国去自助旅行,也可以达到!
基于以上三点,我想跟上班族说的是,如果你对自己失去信心,对生涯感到迷惘,对工作产生厌倦,与其存钱出国漫无目的地游玩,不如安排一段不一样的GapYear。但这段GapYear必须达到以下三个目标:财务要能自给自足、对职场发展要有帮助、承担责任而非恣意游玩!
这是什么样的GapYear?说穿了,就是暂时放下正职去“打工”。在收入过得去的前提下(但一定要有收入,原因我马上会说),试着做些你一直想尝试,或者与你学经历背景完全无关的“基层工作”,这样会帮助你重新体会“工作”的意义和本质,甚至“巧遇”你的天赋与热情,重点是,维持自给自足的状态!
与两次的国外GapMonth相比,我的短暂打工经验其实为我的职场发展带来更多的启发,多年后的今天我仍深深受益。
很多年前我去帮助一位长辈将整座工厂搬迁到内地。我的工作是将残留设备整理一下,并搬运到货车上。当时印象最深的,是把好几台跟我差不多高的工厂用风扇搬到货车上。一整天下来,简直累毙了,不但满身油污,还有好几处刮伤流血。回家我没洗澡,倒头就睡,但我超级开心,因为我赚到人生第一张500元!
这次打工经验给我的震撼很多,除了发现钱不好赚之外,我更体会到“工作就是要弄脏手”这件事。在办公室待久了,我们很容易误以为光靠电脑与会议室就能完成所有工作。但世界上大多数的事物,仍需要我们卷起袖子,滴下汗水才能成就。这件事,一直到我当上管理顾问,仍无时无刻提醒自己,我会要求客户带我去看生产线,带我去工地,因为我需要回归工作本质的感觉,而不是纸上谈兵!
第二次打工经验,我到了一家建设公司当助理。白天跟在老板后面视察建案,看到许多精美的装潢与设计,非常酷。但回到办公室后,反差非常大,我必须把密密麻麻的工程图摊开,一个一个地数钢筋有几根,磁砖有几块,这样才能估算建材成本。当时我念的是土木系,班上不少同学觉得念建筑系比较帅,整天背着单眼拍照、素描、做模型什么的,纷纷想转系。但这份打工让我知道,光鲜亮丽的工作背后,必定有繁琐无趣的一面,很多人只靠表面印象就做了选择,往往伴随而来的是失落与后悔。
第三次打工是在美国,我帮表哥的高尔夫球具店短暂地顾店。这也是我的零售业初体验!虽然短短几小时,但我超级紧张的,很怕有美国人进来问我产品,那我就糗了!没想到,表哥一离开,就进来一位亚洲脸孔的大叔,我微笑上前,他看了我一眼,突然跟我讲起中文!因为感到意外,也因为紧张,我竟没听懂他讲了什么。于是就被大叔训了一顿,说中国人不讲中文怎么行。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只好跟大叔说,不然你教我怎么讲。没想到这位大叔兴致一来,就开始跟我用中文对话,还告诉我高尔夫的铁杆木杆这些知识。聊了好久,中间有美国人来逛店,他还主动帮我招呼,后来我表哥总算回来了,这位大叔就跟我表哥说你这新店员不错(啥!我什么都没做啊~),然后就买了一堆他要的东西走了。
你说这段经历对我未来的工作有无帮助?当然有啊!我学到第一件事,就是别对你的客户预设立场,他们有着各式各样你想像不到的背景与需求,别把他们一视同仁。第二,成功的销售不在于销售员自己有多厉害,而在于你让客户觉得他们很厉害,客户自信提高了,自然会给你你想要的回馈!
第四段经验,或许不算打工,但也值得一提。我爸妈住的社区有一年办跳蚤市集,大家把不要的东西拿到中庭来拍卖或交换。我家也摆了一摊,而且我怀疑我应该是当天的销售王!我不但把我们家的东西都卖光了,而且邻居小朋友见状还把他的玩具拿来我的摊位寄卖,最后整个市集只有我的摊位前面挤满了人,而且充满笑声,整件事情现在想起来都很爆笑!
话说一开始,逛的人很多,买的人很少,毕竟是跳蚤市场嘛!拿出来的都是些杂物旧货。但到了下午我渐渐发现,会场上出现很多外佣,大概是家事忙完了出来逛逛。她们逛摊位时的眼神,让我觉得这群人才是真正的买家。为了赶紧把存货销出去,我做了一些调整:首先,我把每项产品大大地写上标价,让他们一目了然,不用害羞地说中文询问。第二,我主动用英文跟他们交谈,甚至问她们的名字,跟她们闲聊。如果有人拿起货品犹豫不决,我不会降价,但我会说如果你买,我就多送你一个喜欢的东西,自己挑!结果就靠这招,整个场子热起来了,除了老板亲切帅气,价格划算,赠品还限量咧!于是我成为第一个打入东协的中国旧货商。我的摊位瞬间被外佣挤暴,大家嘻嘻哈哈一阵欢乐,当然,我的商品很快就空了,隔壁的小弟看到十分震惊,马上把他的玩具和他爸爸的高尔夫球放到我的摊位上寄卖(他放下东西就一溜烟跑掉了,后来我也不知该怎么办)。
我是个工程师,之前从没卖过东西,所以这件事我学到的可多了!外语很重要是其一,产品的定价与促销、与客户的亲切闲聊都是销售的关键。但最重要的就是,一旦你能了解特定客层,取得客户的信任,很多其他厂商都会愿意来跟你合作(就像那位寄卖小弟)。这也是我们在《三年后,你的工作还在吗?》书中提到的“行脚商人”的拿手绝活!
这些打工的经验,乍看之下与我的正职关连很低(工程师、顾问、讲师、部落客),但却对我的工作哲学带来深远的影响。在职场十多年我的感受是,工作的本质其实是非常单纯的,那就是:“透过帮助他人,换取生活所需、彰显自我价值”。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循环,当你自己的价值凸显了,会有更多机会帮助别人,助人后取得报酬,获得成就感,进而又彰显出自我的价值,如此周而复始,不断循环(这是为何强调要有收入的原因,因为这才是工作的本质)。
但我们工作久了,难免会忘记工作最原始的意义。我们想要社会的肯定、希望公司分红配股、想着办公室政治,越想越烦,越想越迷失,进而怀疑自己朝九晚五的意义,缅怀早已消逝的热情,我们离工作的本质越来越远,这时唯有“重新开机”,才能让我们回归最原始的设定!
“重新开机”并不是放下工作,出去大玩特玩,那是逃避,最终还是得回来面对工作。我们该做的是利用下班时间(或是待业时期),花几星期或几个月的时间,去当店员、当服务生、当工厂助理,最好是直接接触顾客,直接生产产品的基层工作,可以的话,最好与你原本的工作相异,并且与你的兴趣相符。透过最简单的劳动,感受客户的温度,触摸真实产品,借此赚取酬劳,获得成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

这个方法,帮你轻松戒掉手机瘾
每一次拿起手机,本来只是想查个快递,或者看个天气,但总是会莫名其妙的就会去看别的东西,不知不觉就玩了半个小时的时间,白白浪费的时间,事情快递又没有查成。怎么样才能停止被手机瓜分我们的时间精力,戒掉「手机瘾」呢?在纽约时报早些时间发布的文章中曾提到,手机中的…...
[详情]
光庭科技苏晓聪:自动驾驶中,产品才是我们的核心
文 | 彭赛琼来自新智驾(AI-Drive)的报道在自动驾驶刚进入人们视野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国内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一切都是未知数,头部企业的经验和数据,外界无从而知。这种状况树立起了一道门槛,有的公司保持观望,有的公司则急流勇进。光庭科技就属于急流勇进的…...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