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学苑 > 案例剖析
国内机器人产业仍缺乏创新
2015-01-19 案例剖析
分享到:

  我国机器人产业方兴未艾。据不完全统计,至2014年5月,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已达300多家,其中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当前,我国中小机器人企业中,带有投机性质的试水者多,扎实投入者少;在技术开发上模仿者众,突破创新者少。

  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统计,截至2014年6月,全国已建或拟建的机器人相关产业园(基地)36个,产业园规划面积超过2.8万亩,到2020年的规划投资额超过5000亿元。

  数据可见,机器人产业投入不可谓不“多”,但其中部分产业投入或好高骛远或挂羊头卖狗肉,产业“虚火”旺得很。

  2013年重庆市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联盟成立,当地喊出了到2020年重庆机器人产业规模将达到1000亿-1500亿元的目标,天津公布到2015年机器人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沈阳抚顺新城不胜数2013年宣布要建全国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预计年产值500亿元。但2013年全年,我国的机器人整体市场规模才不到200亿元,即使按照专家预测的年均30%的复合增长率计算,市场也容不下如此多的企业和园区。

  浙江某机器人产业基地2013年底建立,首批入驻的某企业当年成立,自称年产600台工业机器人,并拿下150亩地,拟投建年产万台的厂房和流水线。但据记者了解,目前国际四大巨头在华产量不过数千台,沈阳新松等国内较大的机器人企业年产量只有1000多台,该企业数据虚高现象可见一斑。

  “机器人产业不缺少土地厂房,有些企业就是为了土地厂房而来。”上海机器人协会会长徐建国说。

  亚洲制造业协会主席罗军表示,一些进入机器人产业的企业并不具备能力,某电机生产企业甚至没有实验室、研发团队和检测手段,也号称要搞机器人。

  即使是一些有备而来的企业,也基本停留在组装、仿制阶段。天津易而速机器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天江直言,很多企业没有技术,就是买技术买东西组装,行业只是“看起来很火”。

  “国内50%机器人企业都在做‘山寨机’,把成熟的国外产品拆开后照搬,或者购买老款机器人图纸自己开模做。”李群自动化总经理石金博说。

  还有一些地方政府,甚至以挂上几块机器人企业的牌子谋政绩。天津深之蓝海洋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建仓透露,自己最近经常接到类似的政府招商电话,“只要去挂个牌,几年免租,多少奖励。这种真金白银的优惠政策,确实吸引不少业内业外企业往里挤,但真正能成长起来的很少。”

  面对机器人产业四处开花,盲目发展的苗头,众多业内人士担忧,产业“虚火”过旺恐重蹈光伏产业覆辙。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
上一篇:加大扶持“创业浦东”大赛政策 下一篇:即使承担风险,领导也要为他人树立榜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