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正成功的创始人需要具备把idea落实、完成目标、建立价值并带领公司长期走下去的能量,而不仅仅是有一个较为独特的idea就行了。
前段时间,NOP创始人刘爽的文章《心有菩提手有刀,欲成舍利却成妖》一经发布,我的朋友圈立刻就被刷屏了。一堆人感慨一堆人惋惜一堆人开始说自己作为创业公司创始人的心路历程。
这篇文章对我的触动也很大。不过,作为创业职业经理人的我,打算写写“创业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和大家分享分享职业经理人的甘苦生涯。
在台湾工作了六七年,三年前,我转战大陆,并接手一家创业公司,成为这家公司的CEO。在我的认知中,创业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同样要面临创始人要面对的问题:市场定位、产品的精准判定、人员招募以及业务成长的压力。
虽然他们省略了资金投入这一步,但他们同样背负着来自员工、投资人以及自我要求的压力。不仅如此,职业经理人面临着更高的心里期待——投资人会认为,请你来就是要你把公司做成功的,如果做不好就请立即下台,这还不像美国总统不管做好与否都能干上四年。
以下是我作为职业经理人以来所积累的经验和关于管理公司的想法总结,林林总总写了不少,供大家参考。
一、“打平-盈利-扩张”的三个阶段
1)找到盈利方向,咬紧不放。投资人找职业经理人通常都有很明确的目标,其中最重要的是“打平breakeven”(实现盈亏平衡)。在这个打平过程中,最首要的是找到盈亏平衡之所在——赢利点在哪、如何找寻?找到以后如何去打平、去攻克?这些是创业公司惯常面临的问题。
好在,一个职业的经理人是具备抓到盈利模式(businessmodel)嗅觉的,重点是,他们能否在有限的时间里向投资人证明,这个盈利点可以深度挖掘并持续创造利润。而当你成功向投资人证明,其实也就意味着你找的赢利点够精准、够有挖掘潜力,你在第一阶段的里程碑就已经可以树立。
在创业公司刚成立、规模尚小、资金并非充裕的情况下,这绝对是门学问,我把它归纳为一个四字诀——“攻守兼备”:业务的进攻与成本的控制二者兼备,只有这样才能打平盈亏。
2)过了山头,持续盈利。投资人当然也不会仅仅只看打平阶段短暂的报表,持续盈利才是他们关心的重点。这其实也是职业经理人最大的挑战,一个公司是否能健康发展,关键看这个阶段。
关于如何实现盈利,国内创业界有很多种做法。我觉得“持续盈利”这个词所代表的意义是——如何“拓展业务线、提高团体素质、建立深度品牌效益并为第三阶段的扩张做准备”。所以如果你真正走过这个阶段,就会明白其实这才是三个阶段中最难的一步,因为它要同时“为发展扩大做准备”和“持续保持盈利状态”两个要求前后兼顾,因此坚决不能因为过了盈亏平衡的山头而放松警惕。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