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的消费电子巨头索尼又到了节衣缩食的季节。十几年前的巅峰时刻已然过去,他像是一个身着艳丽色彩西服的老派绅士,口袋里却揣着一份尴尬的高额账单。头顶的乌云迟迟不能散去,出售PC业务、剥离电视业务,种种自救像是刮骨疗伤。
在一次次“裁员”、“退出中国”风波后,11月25日,索尼再次下调手机销量预期,并预警亏损业务。这也让人担心,手机业务是否会成为下一个被索尼抛弃的“PC”。然而,一再砍掉曾为其带来荣耀的业务板块是否真能自救?对索尼来说,在迭代频繁的互联网时代,老化的巨头要想奔跑,轻装上阵的他还需要找到新的加速器。
手机业务再报警
继11月初中国区裁员之后,索尼手机业务再度“报警”。
11月25日,索尼公司在投资人会议上,再次预警手机业务亏损,并坦承“需要经过数年结构性改革,才能恢复盈利”。该公司并未透露智能手机业务具体营收规模,只是表示“将大幅下滑”。
该公司10月底披露的第二财季报告显示,移动业务记入商誉减值,也就是冲减存货价值,已经达到1760亿日元(约合16.15亿美元),导致公司当季整体营业利润同比减少995亿日元,亏损856亿日元(约合7.85亿美元)。与此同时,当季所有业务部门中,移动产品和通信业务部门增长最差,只实现了1.2%,并且增长是因为汇率利好因素。
因为移动业务拖累,索尼已宣布取消2014财年年终分红,这也是该公司上市56年来第一次。
尽管如此,索尼仍然表示,希望在2016年3月之前,完成手机业务部门重组,并在2017年重新实现盈利。“手机业务最急迫的任务就是重新恢复盈利。”索尼移动通信事业部主管十时裕树强调,手机业务部门必须彻底改造,首先将建立能有效管理风险的新公司架构,然后再考虑拓展新的业务领域。
目前该公司并未透露更多改革措施。此前有消息称,索尼移动业务将裁减1000多名员工,其中多数来自中国区,这也一度导致“索尼退出中国”的传闻,不过11月初在上海举办的索尼“魅力赏”活动上,索尼包括手机、娱乐、影视等全线业务登台,间接辟谣传闻,索尼CEO平井一夫更是强调,中国是索尼三大市场之一。
不过,索尼手机业务衰落已是不争的事实。该公司今年以来,已连续多次下调销量预期。
国内一家手机调研机构告诉记者,现在已经比较少追踪索尼手机业务了。“在中国市场,厂商太多竞争激烈,索尼手机影响已经很小,可能在日本、欧美等地,还在做一些运营商市场,整个全球市场单季规模也不到1000万部。”
除了调整裁员之外,索尼也在从一些“烧钱”项目中收手。
日前,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为了削减开支,索尼已经决定,与FIFA赞助合同今年年底到期之后,将不会续签。合同规模为330亿日元(约合2.79亿美元)。此前,在索尼世界杯相关营销中,智能手机是一个重要的推广部分。
不过目前,索尼方面尚未证实这一传闻,而FIFA则表示,“两者正在商议”。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入城口
商会协会
曝光台
警务室
党建工作
热门专题
游金地商城
注册
登录




扫一扫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395号 | 青网警备 37020002140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