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学苑 > 人力资源
富二代接班 难逃父辈阴影
2013-10-31 人力资源
分享到:

  导语:富二代接班的话题一时间陡然增温。民营企业下一代接班人的问题已经从媒体热议的新闻话题,变成了越来越多民营企业正在面临的现实难题。

  2009年,浙江省温岭市曾发布一份调研报告,当地86.5%的家族企业尚未进行“交班”,而今后3~10年内将出现“交班”的高峰,这些企业占温岭企业总数的79.6%。而在5月下旬的一次论坛上,远东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徐浩然的发言让接班的问题显得更为紧迫:“预计未来5~10年,将有300万民企迎来接班换代高峰,预计交接顺利的仅30%,其余70%中会有各种问题,严重者或面临生死存亡。”当第一代企业家将接班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子女身上时,实际情况却是“中国90%的家族创始人希望子女接班,但95%的子女却不愿意接班。”

  被称为“富一代”的民营企业家们大多出生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已近“花甲”之年的他们在财富与企业传承问题上可谓煞费苦心。在接班人问题上颇有心得和经验的宁波方太集团总结了一套成功接班的方程式:“带3年+帮3年+看3年=成功接班”。方太集团还曾经开办过一所“宁波家业长青民企接班人专修学校”,专门致力于解决家族企业“帅印交接”的难题。被称为“富二代”的企业接班人,正逢“而立”之年。当我们的记者真正走近这个群体时发现,他们中的很多人与想像中有着很大差异。在32岁的匹克集团CEO许志华的印象中,父亲从来没有夸过自己,他从小到大一直接受的是挫折教育:“做对了,从来没有得到过表扬。做错了一定要挨骂。”作为董事长,父亲许景南虽然对儿子的表现很满意,但是在接班的问题上仍然很担心:“他在战略眼光上没问题,但在用人与团队建设上还有很多欠缺。”

  但更多的“富一代”面对子女教育的问题时,是不知所措的。他们不知道应该如何将自己过去的成功经验、财富观念和企业经营与管理理念传递下去。于是,子女教育的“外包”变成了很多“富一代”的选择。有媒体报道,无锡的一个“富二代”培训班即将正式开班,3个月学费66.8万元。课程中除了企业经营管理之道外,还包括高尔夫、骑马、穿衣打扮、喝酒品茶。针对这样的现象,一位学者指出,“富二代”教育与接班的挑战中,最关键是“做人”的问题。这样的教育是不可能通过“外包”来实现的。在财富与企业的继承中,需要传承的是价值体系与价值观念。大多数企业都逃不掉“富不过三代”的魔咒。美国一家研究机构的研究表明,约有70%的家族企业未能传到下一代,88%未能传到第三代,只有3%的企业在第四代以后还在经营。而国内的一项研究则表明,中国的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5岁。对于“长不大、活不长”的中国民营企业来说,15年的生命周期是一个坎。接班人的挑战背后,是中国民营企业现有管理模式、组织模式、成长模式面临增长极限的挑战;更是通过组织变革与制度安排,完成从家族企业到现代企业蜕变,突破生命周期极限的挑战。

  富二代接班难逃父辈阴影

  “富二代”接班后每年至少要保证创造20万亿元的财富。

  49%的“富二代”不赞同父辈的经营理念;95%的子女不愿意接班。

  如果“接班”是一次旅行,那么给旅行者指引方向的灯塔就是家族的共同梦想。

  采访/齐鹏孟岩峰韩笑周颖撰文/齐鹏

  “谁让他是我儿子?从他生下来,我就考虑了让他接班!”福建匹克集团董事长许景南认为子承父业天经地义。没有万一的话,“老子”一定会将家产留给儿子,这几乎是所有民营家族企业可以达成的共识。所以,“富二代”从一出生就被打上了“继承”的烙印。

  但第一代创业者却遭遇尴尬:一份《民企二代生存现状调研报告》显示,72%的“富二代”认为现在和父辈时代的成功模式有很大不同,49%的“富二代”不赞同父辈的经营理念。更为夸张的是一位退休政府高官所称,“中国90%的家族企业创始人希望子女接班,但95%的子女却不愿意接班。”

  根据其他机构的调查和我们的采访,“富二代”在接班问题上最不接受的是难以摆脱父辈的影子,他们的抵触情绪普遍存在。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甚至从小就生活在这种阴影之下,包括许景南的儿子许志华也对从小受到的挫折教育“耿耿于怀”。这一问题当然也被他们的父辈所认识,但是他们一方面安排甚至强迫后代接班,另一方面又在何时彻底放权上犹豫不决,处处设置障碍。除此之外,完全束手无策。这是一个相当值得关注的问题。因为民营经济在整个中国GDP总量中占有大部分比例。这些企业的发展和财富的运用方式对整个社会影响深远。

  事实上,西方对于家族企业的丰富研究已经验证了,中国目前发生的一幕不过是他们数十年甚至近百年前走过的道路。究其原因是创业者有没有对企业和家族的梦想,以及如何让继承者共同拥有这一梦想。原IBM董事长小汤姆·沃森在自传《父亲、儿子以及公司》中开诚布公地表示,他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不过是为了证明他自己确实完成了对于父亲的承诺。小沃森十分确定地承认,他和父亲对IBM有着共同的理想。

  如果说接班是一次旅行,那么给旅行者指引方向的灯塔就是家族的共同梦想。

  并非想像中的富二代

  “炫富”、“飙车案”、“校园选妃”,这些事件很容易和“富二代”联系在一起。难道,这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真的都是这种状态么?

  人们对“富二代”的担心和忧虑是有道理的。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创造的财富是惊人的。根据数据显示,目前民营经济占中国GDP总量的66%。其中中小企业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所以,“富二代”这个庞大的体量是不容忽视的,而他们承载的财富分量更不容忽视。按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计算,“富二代”接班后每年至少要保证创造20万亿元的财富。

  也正因为如此,尽管生活优裕,但“富二代”也确实在承受着人们难以想像的压力,而压力来源就是他们的父辈以及整个家族。玖龙纸业董事长张茵就曾对记者提出“是否对后代严加管教”的问题回答说:“每个企业家一定都会对他(她)的‘富二代’精心培养,因为第一代的创业是非常艰苦的,他们都希望第二代能成才。对‘富二代’的教育,绝对要从小开始抓。”

  “那些只是个别现象,根本不是我们真实的状态。实际上,我们从小就见证了父母是如何把一个小作坊慢慢做起来的。在读书的时候,我们就察觉到传承父业的压力。”陈豪是浙江嘉兴的“富二代”,他的父亲是当地的超级富豪,涉足制造业、房地产等多个商业领域。

  陈豪的另一个身份是“接力中国青年精英协会”(以下简称“接力中国”)的发起人之一,“接力中国”聚集了长三角、珠三角和福建等地上百位处于接班前后的企业二代掌门人。这个群体里,有90%的人已经在家族企业被安排了职位,他们多数被安排在管理层,也有一部分是企业的基层员工。

  “其实,金钱与权力的转移过程,本身是企业及家庭最脆弱的时期,如果处理不当,将危及企业和家庭的进一步发展,更甚者会使二者同时衰弱和解体。“富二代”接班如果做得好,别人会说是他父亲给他创造的条件好;如果做不好,别人会说他是败家子。”家业长青学院常务副院长程良越表示。

  去年底,《扬子晚报》报道了江苏吴江一位化名吴强的“富三代”因拒承家业,挥刀自断四个手指。至此,也将民营家族企业传承接班的矛盾**露无疑。

  “不愿接班,并不是怕承担责任,更不是怕经营不好背上‘败家子’的骂名。重要的是我们和父辈们的经营理念的差异。”陈豪表示。

  “民营企业家不仅把交接班看做关乎企业存亡的事情,他们也认为这是关乎国家经济兴衰之大事。”接力中国执行秘书长黄艳表示,巨量的财富不是所有的一代企业家可以安心交给后代的。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
上一篇:哈佛商业评论:五种常见的战略错误 下一篇:零售业状态下宜家进退之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