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学苑 > 人力资源
商务餐细节决定成败
2015-10-29 人力资源
分享到:

  吃饭是个和对方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方法,但令人苦恼的是,有时候不会吃比不吃还糟糕。如果你缺乏对就餐的基本判断,不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很可能让你白白浪费了一次亲密沟通的机会。


商务餐


  陈睿:用最简单的办法定地点

  在盖狮公关总监陈睿看来,在和客户共进午餐之前,先了解一下地形非常必要,“午餐地点首先要靠近客户的公司,以免客户在时间安排上遇到困难。在确定了大致的地点之后,可以预先了解一下附近是否有合适的餐厅,当然也可以提前问一下客户喜好,是倾向中餐还是西餐,是否有饮食忌口,能不能吃辣等,都是选择餐厅的参考条件,实际上,根据客户的喜好来决定餐厅是最简单也最能起到良好效果的办法。”

  第一次与客户见面时,选对餐厅就更关键了,“最好选择环境幽静的餐厅,方便双方交流。虽然餐厅越高级越能表示你对客户的尊重,但通常来说,将两人的午餐费控制在500元内最好。”这个价格算得上较高规格的宴请,对于想进行深入接触的客户来讲,这能很好地表达诚意。

  林晓威:养生是潮流,轻松是基调

  “大部分餐厅都供应商务套餐,这是不错的一个选择。”论策公关公司总经理林晓威认为,虽说商务午餐的变化不多,但也应该紧跟饮食潮流。“最近的商务餐比较流行养生理念。”

  而且健康养生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谈资,很容易拉近与客户的距离。”至于提前拟定菜单、试吃菜品之类,林晓威觉得并无必要,“毕竟不是正餐。如果大家有兴趣尝新菜,点一下也无妨。要是客户觉得餐点不如想像中好,那让服务员当场调整就好。遇上尴尬场面,尽量用幽默的方式来化解,轻松应该是商务午餐的基调。

  王虎:会说话才能吃得香

  既然是商务午餐,肯定要在吃饭时谈谈工作,“只不过,这顿午餐到底应该被预设为解决工作问题的主战场,还是仅仅作为工作的补充阵地,就见仁见智了。”在王虎的商务午餐经历中,“吃并解决着问题”是主旋律。“商务午餐有时间限制,大家下午都要回去工作,所以在讨论问题之前,最好有所整理,讲出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容。漫无边际地边吃边聊没多大意义。”

  除了谈论工作,午餐中的闲聊也是展现自己魅力的最佳时刻。“我们没办法预先知道对方的兴趣爱好,因此很多时候,商务午餐的话题是从时事新闻开始的。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你能够掌握足够的资讯去判断对方的价值观是否与自己契合。”

  建立好的午餐气氛,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告诉客户,我们的关系不仅局限于工作,共同关注的有趣话题会让我们成为朋友。学会倾听也非常关键,“先做一个好的倾听者,才能成为一个好的谈话伴侣。”王虎同时提醒道。

  卢浩研:如何轻松应对西餐?

  礼仪专家卢浩研提醒,如果中午选择吃西餐的话,可以考虑先预订套餐,以免点菜浪费过多时间。一般而言,含有前菜、主菜、甜品的三道式商务午餐就足够了。要注意的是,甜品最好是在吃完主菜后再点,不要一开始就把三道菜全部点齐。主人和客人要步调一致,如果客人直接跳过前菜点主菜,那么主人也要跟随只点主菜,否则主人吃前菜时客人只有看的份。

  吃西餐时餐巾的摆放与吃中餐不一样,是整个餐巾放在大腿上,而不是一角压在盘底下。吃完一道菜,正确的刀叉摆放方式是并排的11字形放在盘子上,这表示可以收盘了。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假设餐桌上有人还没有吃完盘中的菜肴,服务员是不能上下一道菜的。另外,吃甜品时可以点咖啡或茶搭配,一同附上的茶羹只是用来搅拌糖及牛奶,千万不可用来喝茶或咖啡。

  吃得差不多的时候,你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英语来暗示大家,“Wouldyoulikealastcupofcoffee?”这个“last”的意思是会餐结束了,感谢大家。客人听到这句话通常会礼貌地说不需要咖啡了,因为这是结束的提示。

  达人提醒

  在吃饭前了解一下客户的性格、爱好、习惯等,有助于在吃饭时找到更多共同话题,拉近彼此距离。另外,用餐礼仪也非常重要,点菜时要先徵询客户意见、吃饭时让客户先动筷、时刻保持礼貌与微笑,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在用餐时发出奇怪声响,即使东西再好吃、汤再好喝,也别发出呼噜声。

  涉及客户内部人际关系或人事纠纷、超越边界的情色或不雅内容以及客户的薪资收入方面的话题绝对不适合在商务午餐时谈论。当然,幽默、豁达的解压式自嘲也是非常好的选择。另外,有些人会在午餐结束后特地对客户回访或感谢,我觉得这并不是一定要做的事情。发自内心、顺其自然是最好的状态。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
上一篇:领导致胜武学秘籍之六脉神剑 下一篇:在员工头衔问题上保持灵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