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学苑 > 人力资源
工作日志制度是“去”还是“留”?
2014-12-31 人力资源
分享到:

  我是一家会展策划服务公司的老板,公司主要业务是从事会展策划以及会展策划咨询方面的业务,公司规模不大,共有员工32人,其中,23位专业的会展策划人员,剩余9人员为公司行政、人力、财务及后勤保障人员。

  公司开展的会展策划及咨询业务大都是以项目制的形式开展,每个项目都会配备一名项目经理,并根据粗略计算的项目任务量配备一定的人员。因公司业务较多和业务本身并无法量化的特点,我个人并没有太多精力去关注每一个项目组精确的任务量和项目成员的工作负荷情况,所以为了能够及时掌握每个项目组的大体任务量以及项目组成员的任务负荷情况,更好地统筹公司的业务运营,能够及时调配业务人员,我在公司内部建立了工作日志制度,该制度要求公司所有的策划人员要每天提交工作日志,详细记录自己每天的工作任务及其完成情况。事与愿违,我每天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看这些工作日志,但看完之后,我也并不能够真正地判断项目成员实际工作量到底有多大。眼下,我遇到的问题就是:坚持继续执行工作日志制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放弃执行,但又找不到更好的管理方法。我到底该如何做?

  案例分析:“三招”让工作日志制度落地

  工作日志是对每天或短期阶段性的工作进行长期记录的习惯和要求。若企业能够用好工作日志制度,对企业的发展来说大有裨益。但正因很多企业管理者在应用该制度时,经常会遇到案例中的问题,最终使工作日志制度沦为“鸡肋”,而不是老板的“千里眼”。其实,有“三招”可以让工作日志制度落地。

  第一招:制订工作日志管理制度。大部分公司多是因为所制订的工作日志管理制度过于“普适”,放之“任何一个公司”而皆准,无非是目的、适用范围、撰写要求等常规的要求,既没有针对性又没有落地的可操作性,管理制度制订的草率而无用,员工执行自然敷衍了事。因此,公司要制定清晰而规范,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指南,这需要管理人员应根据公司的岗位性质、工作特点、员工级别等提出有针对性的撰写要求。

  第二招:工作日志要跟踪管理到位。有了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后,公司还需对工作日志跟踪管理。对待工作日志制度的执行,管理者要随时跟踪,且做到赏罚分明。公司要求员工根据工作日志管理制度的规范每日撰写工作日志,并对那些工作日志撰写不规范、不合格的员工进行一定的“惩罚”,而对于那些工作日志撰写规范的人员则要进行奖励。渐渐地员工认识到工作日志能够为自己的工作和团队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此时他们也就真正的认识到了工作日志的价值所在,这也就将工作日志制度固化到公司的“骨子”里了,这样新员工入职后就会自觉规范的执行工作日志制度,从此,公司的工作日志制度也会规范的传承下去。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
上一篇:绩效管理如何在企业中发挥作用 下一篇:团队必不可缺的四种人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