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学苑 > 高峰论坛
陈一舟:十年网事叙写50年精彩
2014-12-08 高峰论坛
分享到:

  一放一收间,陈一舟明白了步步高老板段永平对他说的“快即是慢,慢即是快”的道理。

  陈一舟的办公室位于北京三元桥一座大厦的25层,3张大办公桌一字排开。自左至右,CEO陈一舟,COO刘健,另一张原本是CFO的,现在空着,办公桌上的东西摆放得散乱而随意。

  下颌宽大、眼神灵活的陈一舟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公司未上市公司的最后一个大佬”,此外,他还被贴上了很多标签:创业疯子、资本玩家、收购狂人、机会主义者。这些名词笼统而模糊地给陈一舟的网络十年,定了性。

  ChinaRen的成功,为陈一舟后来几次融资做了铺垫。但这什么都不能说明,关于他的千橡互动,被媒体概括成一个反面教材,“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大规模风投+资本市场上最热门概念=关于创业你所应知的一切教训”。

  中国互联网的十年,成就了一个名利场,成功者的荣耀伴随着风投翻番的利润,也伴随着无数失意者的迷茫与彷徨。有人得意,有人失意,亦有人矗立潮头。而永远处在风口浪尖的陈一舟俨然成为互联网行业最具争议的梦想家。

  跑马圈地

  1998年,国内互联网缔造的传奇故事已经被无限放大。张朝阳拿到第一笔风险投资来创办搜狐网站,网易创始人丁磊将网易免费邮箱系统及163.net域名卖了119万。这些成为当时人们茶余饭后最主要的谈资。

  那时候的陈一舟,在黄砖红瓦、有着好几公里人工椰林的斯坦福大学学习,他喜欢一门名为“工业界领袖讲座”的课程,每周都有一个知名公司的大总裁来讲课,让陈一舟印象最深刻的是巴菲特和杨致远。

  在陈一舟的记忆中,杨致远是一个很腼腆的人,总是盯着地板说话,那时杨致远年仅31岁,身价却已超过10亿美金;而巴菲特,看上去是个古板又平易近人的老头,他绝对不买高科技股份,理由是不熟悉。

  在那一年,巴菲特不熟悉的高科技领域汇集了很多热情,以互联网公司构成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从1991年4月的500点一路上扬,在1998年7月,超过了2000点,而到1999年12月的时候,逼近了5000点。

  在斯坦福读书的时候,陈一舟发起了一个斯坦福中国互联网讨论会,认识了杨宁、周云帆。陈一舟认为,“他们二人是当时斯坦福工程学院最优秀的学生。”

  互联网概念在大洋彼岸如火如荼,市场的繁荣点燃了一拨人的激情,这拨人就包括陈一舟。1999年5月,陈一舟回国,那一年他刚满30岁。办公地点选在了南礼士路的建威大厦。促狭、长满了槐树的南礼士路的街道,在他看来,绿意盎然。6月,chinaren.com——沙岭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那时候,新浪、搜狐、网易初具雏形,马云创业的大旗刚刚拉开,腾讯的马化腾刚刚在2月份开发出了汉化版本的OICQ,陈一舟和他们一样,站在中国互联网第一拨创业的人群里面。有一点需要交代的是,在那个时候的中国,互联网行业充斥着比比皆是的舶来品,三大门户长得跟杨致远的雅虎差不多。

  ChinaRen在陈一舟的带领下,做足了“烧钱”的功课,1999年11月包装轮回乐队,12月举办“高校旋风行动”,2000年1月赞助《东京攻略》上海首映式以进入上海市场,3月开始赞助中国大学生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到3月28日的时候注册用户突破了100万。

  顺风顺水的时候,ChinaRen遭遇到了互联网泡沫。资料显示:到了2000年下半年,首先是亚马逊,然后是雅虎、eBay,接着是英特尔、微软,整个纳斯达克指数急剧下滑,从5000点一直到差点跌破2000点。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
上一篇:是公共住房 不是保障房 下一篇:2014年创业投资项目集锦;试试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