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学苑 > 高峰论坛
熊国柱---生态也懂礼尚往来
2013-09-25 高峰论坛
分享到:

    50亩鱼塘像一方方镜子,在太阳照射下熠熠发光。塘边树林下、草地上摆放的160多个蜂箱周围,蜜蜂飞舞,树上知了鸣唱,林间山风徐徐、木荷花香阵阵。
    “你看那松树,我上山时刚种下时才几寸高,现在已两层楼高了。”9月14日,熊国柱走出红顶白壁的欧式木屋,指着门前的松树林说:“眨眼间,在这山上已有10个年头了。”
    这座山叫“五峰山”。今年58岁的熊国柱的家就在这座千米高山脚下的元岱村。也许是山里人心爱山的缘故,2004年,家有3辆客车、从事了多年省际客运的熊国柱突发奇想:租赁五峰山50年,一来为保护,二来为开发搞旅游。
    五峰山,是光泽县华桥乡的名山。山顶有盆地,盆地周围五个山峰有如五朵朝天绽放的莲花,四周有千年古庙“五峰寺”、古银矿址、仙人洞、猴面峰、鸭嘴峰和大佛石、和尚石、秤勾峰、五节瀑布等。熊国柱说:“自上世纪80年代公社在这办养牛场后,森林盗砍太厉害。为了保住这座山,所以斗胆租了下来。”
    说“斗胆”一点不假。熊国柱拿出地图一看,五峰山有1500多亩。“善管良田,恶管山”,公社牛场倒场后,便道废了,要修7公里的盘山便道需多少钱?还好搞客运攒了几十万元。路通了,没地方住就先搭个草棚,没有电就买个小水轮机装在瀑布边上,自已发。白天守山挖鱼塘,晚上住在草棚里看野猪觅食,看山羊、兔子吃草。熊国柱说:“有人在山上,路上雇人把守,盗木贼就不敢上山来。”
    熊国柱读过《愚公移山》。他先雇了几个民工帮忙建塘坝、挖鱼塘,在砍光的迹地上种树,可客运一年就十几万元收入,总不能一个劲地扔钱,何况还有老婆孩子要吃穿、读书、娶老婆。饭得一口口吃,事也得一年年做,自己做不完儿子接着做。熊国柱说:“我的梦想就是把五峰山建成既养鱼、养蜂,又可旅游、休闲的山庄。”
    然而,老天似乎总爱给干事的人开玩笑。2008年1月,一场罕见的冰灾,把熊国柱苦守了4年的满山树林摧残得枝折腰断,本来林象恢复得郁郁葱葱的,一夜之间变得满目惨状。2010年6月19日,一场特大洪灾,又把熊国柱的几十亩鱼塘冲得坝垮鱼走,本来到秋后就可卖鱼的,却反损失了十几万元钱。熊国柱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咬咬牙,干脆放弃客运,把三辆客车卖了,断了后路,死活都在五峰山赌一把。”
     9年多时间的辛酸苦辣,近百万元的投入,人迹罕至的五峰山终于迎来一批又一批客人,有登山的、有旅游的、也有为投资开发谈合作的,熊国柱也再不是住草棚单打独斗,住的有欧式木屋,照明有太阳能电,老婆上山了,在邵武从事客运的大儿子熊功有也上山来了。功有说:“已请北京一家规划设计部门做好了旅游度假区的设计,眼下正在寻找合作伙伴。”
    近10年的坚守、近10年的付出,修复的生态为五峰山招来了人气,给鱼塘涵养了充足的水源,也为蜜蜂提供了充足的花源,数年付出终有回报。熊国柱带着我们看完了鱼塘,又动手从蜂箱取出一片蜂帘割蜜给我们品尝。熊国柱说:“这几年,每年蜂蜜就能产1000多公斤,按100元一公斤算,也有十多万元。”我们尝到了蜜的甜头,熊国柱一家也品到了保护生态的甜头。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
上一篇:电子商务平台拉动经济建设 下一篇:着力“转型”促经济健康发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