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学苑 > 高峰论坛
《企业界》长三角疗伤期经济转型阵痛时
2015-06-05 高峰论坛
分享到:

  "到现在还欠了我们一个多亿。"温州老板钱进(化名)说。2012年,山西煤矿大面积国有化,他投资的那个煤矿也被收购,但直到现在,收购款也没有全部付给他。

  这位在温州以做锅炉起家的企业主,早在2006年就把目光转向了炒矿。之后的几年中,他和几个朋友还在广西和内蒙古等地投资买矿。不过,除了山西的煤矿被政府收购,其他几家矿都砸在了手里。

  钱进和他的朋友们,构成了一个不小的群体。在温州,集资投矿的多为温州地区平阳、苍南的企业主,也有来自小贷公司、典当行的资金。"参与集资的很多人现在都不敢回温州,有还不上银行钱的,也有当初承诺一年40%回报率借钱来投的,现在也还不起。"钱进说。

  这些还不起的钱,有相当一部分变成了当地银行的坏账。根据当地银监局的统计,温州是银行业不良贷款上升最快的地区之一。截至2013年末,温州市不良贷款率4.41%,比上年增长10.88%。一季度末不良率继续攀升0.25个百分点,达到4.66%。在近31个月里,温州不良贷款率上升了约1097%。

  不独温州,多家银行发布的财报显示,长三角正是其不良贷款的主要集中地。地方金融部门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三月末,江苏、浙江、上海三地不良贷款率比年初分别上升0.03、0.08和0.08个百分点,其中中小企业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也有增加。

  这个因民营经济、中小企业而崛起的繁华之地,如何变成了银行业眼中的麻烦制造者?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人士称,银行业坏账的上升,只是长三角经济转型阵痛的缩影。这个经济先发地区,最早经历转型考验,而在过去几年资产泡沫膨胀期,诱发的去实业化倾向,无疑也使得这种转身代价沉重。

  坏账,坏账

  钱进告诉记者,"2012年政府收购我们那个矿到现在,基本一直拖着没有把款结清,一次给一点,到现在两年多了,还欠一个多亿,政府现在资金也紧张。"

  让钱进头痛的是,这还是他们运气较好的一单生意。

  2010年前后钱进又陆续在广西、内蒙投产煤矿,运气还没先前的好。

  钱进坦言,买矿的目的就是转手再卖,但这两个矿产在好的市场行情下没有遇到合适买家,而在2012年考虑动工的时候,煤炭价格已经遇冷,煤矿也继而变得有价无市。"以内蒙古的煤矿为例,买矿价格是380元/平方米,过了8个月,曾经涨到800多元/平方米,那时候有人有意向要买,但后来因为有一些额外费用,最后讨价还价之下没有卖出去。"钱进说。

  钱进告诉记者,参与集资投矿的多为温州地区平阳、苍南的企业主,也有来自小贷公司、典当行的资金,现在几乎是集体炒矿炒成了煤老板。"参与集资的很多人现在都不敢回温州,有还不上银行钱的,也有当初承诺一年40%回报率借钱来投的,现在怎么还得起。"

  没有人知道还不起的那部分钱,有多少变成了银行坏账。根据各银行2013年财报统计,从信贷资产投向的地域分布来看,长三角是银行贷款最集中的地区,不良贷款的集聚度亦超逾1/3,达到历史峰值。其中,最为集中的行业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几大领域。其中批发零售最为突出。

  长三角成为金融业的伤心地

  曾几何时,长三角还是金融机构竞相追逐之地。一位银行业人士说,大概从2003年之后,长三角地区一直是各家银行的利润奶牛。

  情况自金融危机之后发生变化。2012年招行财报中,当年该集团不良贷款增量69.89%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其他区域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事实上,这家银行自2012年起就开始进行结构调整。报告期末,集团中部及西部地区贷款余额占比上升,长三角地区贷款占比下降1.85个百分点,2013年,贷款占比继续下降,尽管如此,2013年财报报告期内,该集团不良贷款增量72.58%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海西地区。

  2013年报数据显示,建设银行批发零售不良率达4.91%,建设银行的贷款余额集中度在长三角达到20.74%,与上一年相比略降1.5%,不良贷款率却攀升0.32%,达到2.29%。

  进入2014年,情况似乎并未好转。有关金融部门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三月末,江苏、浙江、上海三地不良贷款再度双升,三省市不良贷款余额逾2500亿元,增加逾200亿元,不良贷款率则分别达到1.28%、1.91%、0.88%,比年初上升0.03、0.08和0.08个百分点。

  据悉,长三角出现的情况已经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并要求长三角金融监管机构加强前瞻性风险预判,加强不良贷款防控工作。

  政府和银行的影子

  实际上,对于长三角来说,企业并非不良贷款的唯一制造者。长三角的困局背后,也有政府和银行的影子。一个典型的案例是钢贸。

  据经济观察报统计,2013年上市银行财报显示,批发零售业不良贷款占不良贷款总量约1/3,其中绝大多数贡献来自钢贸。"全国钢贸的集散地就在长三角。这跟长三角的产业结构有关,因为最初这里的房地产、建筑、船舶都对钢贸存在很强的市场需求,但是后期钢材成为泡沫资金的炒卖标的。无锡的几个钢贸市场都是政府一手推动组建的,包括银行在贷款中的介入,政府也是强力的推手。"接近无锡市发改委一人士告诉记者。

  银行同样不无辜

  有什么行业能够在短期同时给银行带来规模、存款、利润和增速的大幅增长,既满足绩效考核要求还带来丰厚的利润收益?如果有的话,答案是曾经的钢贸。"2006、2007年到2011年的时候整个上海分行的规模增长几乎都靠钢贸,但2013年不良资产清收报告出来的时候,涉钢贷款占到了98%。"一股份制商业银行上海分行的涉钢客户经理王强(化名)告诉记者。

  该人士坦言,即使是在出事以后回头检查钢贸企业的报表和审批材料也都不会发现什么问题,因为这些材料都是银行客户经理手把手教他们做的。

  来自建行合规部一人士说,钢贸行业盛时,不仅很多银行对钢材的重复审批等问题视而不见,监管部门对该行业的风险认定亦选择性无视。"其实2011年钢贸业还处于集体狂欢的阶段时,就已经能感觉出存在资金问题。那时候欠息的问题还没有出现,但是每个月到了还利息的时候,不能及时还上的情况已经越来越频繁。我们其实都能明显感觉到,支行也跟分行提了这个问题,但一方面是钢贸给的甜头太大了,银行也像吸鸦片一样,对钢贸欲罢不能。另一方面大家也确实都心存侥幸,觉得行业不会那么快死。"王强回忆。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反而开始增大。商业银行为保证较大利差水平,更多地向高收益高风险领域(如钢贸行业)配置资金。银监人士告诉记者,某些银行对同一领域客户存在"逆向选择",即淘汰稳健型客户、选择冒险型客户。

  钱去了哪儿

  资金到底去了哪里,来自不同机构的人士看法莫衷一是。

  高智船舶总经理李胜认为,很多资金被用于盲目扩大产能,而这些资金现在属于统计盲点。"比如,本来可能只需要三个船台就可满足生产需要,因为拿到了银行的钱就弄五个船台,这部分产能被闲置,体现不出生产价值。要作为资产抵押的话,评估价值也缩水得厉害。"

  相似的看法还来自温州打火机协会会长黄发静。黄发静坦言,身边不少人将资金用作盲目扩大产能,也有人投资房地产、矿产、太阳能,甚至用于民间借贷,这部分的资金没有带来预期中的丰厚回报。

  来自建行的一位对公业务经理却认为,所谓的泡沫很大程度来自数据的掺假。"真实的钢贸体量远远没有公布的统计数据那么多,但确切数据可能根本没有办法得知。"

  中信银行一位"涉钢"客户经理认为,其中也不乏将资产向海外转移的人。

  某股份行副行长则告诉记者,脱实向虚是目前解释资金去向的最重要诠释。"以我们的观察,投向股市和房地产是最常规的渠道。房地产泡沫是现在我们最担心的问题。房价虚高,泡沫迟迟未被挤压出来,交易量也没有起来,将资金固化了。"

  多位受访人士亦持相似观点,认为房地产仍然是风险尚未充分释放和暴露的领域。

  来自银监会内部的文件也显示房地产贷款风险存在上升迹象。房地产相关贷款(含房地产贷款和房地产抵押贷款)在长三角地区占比较高,在江苏、浙江、上海这一比率分别在41%、44%、40%左右,相关风险不容忽视。上海地区2月末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50亿元,比年初增加3亿元,不良贷款0.41%,比年初上升0.02个百分点,持续"双升";2012年以来公开报道的出现违约风险的20款信托产品中,涉及江苏辖内的项目有两款,均为房地产项目。"去年开始,基本上银行对房地产尤其是开发贷这块的放款都非常谨慎了。我们现在是原则上是放,但做得非常小,而且放款速度拖得很慢。"一城商行对公业务客户经理告诉记者,一方面银行获取资金的成本在提高,另一方面,房地产行业的风险依然充满巨大的不确定。"一线城市的商业地产现在可能呈现出的风险更大一些,二线城市的房价泡沫已经有慢慢破裂的趋势显现。"

  来自宁波的一位房地产龙头企业老总坦言,很多温州开发商过去都有大量民间资金和银行贷款做资金支持,但是现在都要跑到北京去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