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与Uber,谁更需要对方?
这场合作始于今年夏天卡兰尼克的一封邮件。他向李彦宏提出,希望探访百度。当时李彦宏却正计划前往美国,索性他去了Uber的大本营,对这家公司有了自己的观察。随后,双方开始探讨战略合作的可能。
作为硅谷最值钱的创业公司之一,Uber已经达到410亿美元的估值。此次,十分罕见的与中国公司达成合作,原因在于它正寻找进入中国的落脚点。卡兰尼克从一开始就意识到,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本土化运营团队和机制,Uber在中国的征途恐怕很难延续它在全球市场的传奇。
与百度投资Uber几乎同时发生的,还有滴滴拿到7亿美元的融资事件。此前,滴滴和另一家打车服务公司快的的业务与Uber并无正面冲突,他们在出租车领域近身肉搏,因为各自背靠阿里和腾讯,难分胜负,陷入两军对垒的阵势。今年,就在Uber决定落地北京的7月,快的推出“一号专车”服务,滴滴很快跟进,他们双双从出租车业务渗透中高端用车市场。当然,这个市场的玩家还有易到用车、AA租车等。
虽然,这些中国本土公司的体量无法与估值410亿美金的Uber相提并论,但是他们比Uber在获取用户方面更有优势。滴滴和快的通过原有的打车软件可以导入更多用户,易到用车则借助投资方携程挖掘目标用户群。而Uber在目前落地的几个城市中,主要对在华的国外用户更具吸引力,大量跨国公司的员工对它也有一种亲近感。Uber曾向媒体坦诚,在华主要靠口碑营销。
更重要的是,本土公司比Uber更懂中国用户。卡兰尼克与滴滴创始人程维曾在央视的一档节目有过对话,俩人几乎全程都在鸡同鸭讲。卡兰尼克不能理解为什么在中国会有用户爽约现象,也很自然地以为用户下车后不需要知道花了多少钱,因为过段时间就会寄一个账单给你。他甚至问程维,你们为什么要用语音叫车?
Uber在全球还采用了以城市为运营单位的管理方式,这与中国本土化公司的打法也有着天壤之别。卡兰尼克没有正面回答是否会改变这种运营策略,他只是像写保证书一样地反复提及,Uber要想在中国立足,必须采用本土化的运作方式。
这种境况驱使Uber靠近百度。后者的本土化运作经验可能帮助Uber读懂中国市场,也能破解无法获取海量用户的关卡。但是百度真的能帮助Uber成功落地吗?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百度更需要Uber。首先,Uber帮助百度完成了在移动出行服务领域的占位工作。此前,除百度外的腾讯和阿里都在用车市场有布局。李彦宏承认,国内用车市场虽然还处于早期阶段,但是非常具有想象力的产业,BAT都希望在其中有所作为。看起来,Uber是最佳选择。后者在全球的地位,也让李彦宏期望他们能针对中国市场做出创新,或许百度可能借此在移动出行领域翻身处于领导位置。
百度还希望借助Uber在移动端放大地图的想象空间。因为双方初期最重要的资源整合就会围绕地图展开。如果此举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他们不排除未来会将百度地图的数据开放给Uber。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

这个方法,帮你轻松戒掉手机瘾
每一次拿起手机,本来只是想查个快递,或者看个天气,但总是会莫名其妙的就会去看别的东西,不知不觉就玩了半个小时的时间,白白浪费的时间,事情快递又没有查成。怎么样才能停止被手机瓜分我们的时间精力,戒掉「手机瘾」呢?在纽约时报早些时间发布的文章中曾提到,手机中的…...
[详情]
光庭科技苏晓聪:自动驾驶中,产品才是我们的核心
文 | 彭赛琼来自新智驾(AI-Drive)的报道在自动驾驶刚进入人们视野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国内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一切都是未知数,头部企业的经验和数据,外界无从而知。这种状况树立起了一道门槛,有的公司保持观望,有的公司则急流勇进。光庭科技就属于急流勇进的…...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