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学苑 > 高峰论坛
达芙妮:走执着于女性时尚多元化专卖道路
2015-08-17 高峰论坛
分享到:

达芙妮,多元化专卖


品牌起步跟着时尚白领市场走


  上世纪90年代,大陆涌现出不少女鞋品牌。百丽BELLE、千百度、星期六ST&SAT……一时间百花齐放。

  在台湾已有20多年制鞋历史的达芙妮,经由香港投资大陆后,亦在原有的OEM业务上,推出自创品牌达芙妮,开拓内销市场。

  达芙妮一开始便锁定消费金字塔中端,品牌一直跟着白领阶层走,白领阶层的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我们的生意也在快速发展。达芙妮总裁陈英杰回忆说,鞋子平均价位从当年的100多元人民币,到现在的300多元,价位上升的同时,品牌定位与档次亦随之拉升。

  在年产5000万双鞋子中,有3000万双售往内销市场,2009年的营业额接近60亿元人民币左右,年复合增长率平均在25%以上。

  为吸引到更多不同年龄层次的女性消费者,达芙妮重新设计店铺形象,在2005年推出D18青春店及D28经典店,使大众、流行、第一、品牌的品牌定位更加明确及具体——D18店专营Young系列和Cool系列产品,集中面向18到25岁的女生;D28店则专营Ladies系列和Soft系列女鞋,以25到45岁的成熟、独立的职业女性消费者为主。

  达芙妮亦成立服装事业部,陈英杰希望将D18店变成为消费者打造从服装、鞋子到配件整体形象的时尚店,提供一站式购足之便利;D28店则专卖鞋子,将两者在品类与形象上区别开。

  达芙妮在2010年将阿迪达斯、NIKE等运动服饰代理业务全部结束,未来将Focus在女性时尚事业上。

继续前进掌握直营销售渠道

  完成自创品牌的第一个突破后,达芙妮的第二个突破是明确以直营为主的销售模式。

  习惯代工制造的达芙妮品牌在成立之初的销售模式以加盟批发为主,陈英杰形容说,把货放出去后,并不在意货怎么在市场上流通,而是主要关注品牌生产及款式设计。

  但品牌发展一直往前迈进,就越来越要控制好销售渠道。于是,达芙妮决定做出一些改变,以总公司——分公司——专卖店的直营模式,直接管理销售渠道。

  要让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更加的巩固,就要更稳健地控制好销售渠道与通路。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他亦十分看重销售渠道的扁平化管理,企业自己掌握渠道,能更直接地面对消费者需求,更快速地掌握到消费心声,调整市场策略。

  出于大陆市场过于广大的考量,达芙妮并不完全放弃加盟,在直营无法产生经济效益的地区,亦有开放委托加盟。

  确定销售模式后,达芙妮加快了市场步伐。2003年开始,以每年开设300家门店的速度进行快速扩张,目前全部门店大约在5000家左右,其中达芙妮品牌为3000多家,直营店比例在3/4以上。

  他透露说,未来亦会发展虚拟渠道,增加电视购物、网路销售等,贴合消费趋势。

  在初期是以实体店代理为主,后来转向直营,再发展虚拟,多渠道概念就是达芙妮这几年在销售渠道上的发展轨迹。


提高市占率多品牌通路同时经营


  企业发展必定经过三个阶段,即草创期、发展期、稳定期。

  达芙妮连续十年销量稳居行业第一,与百丽BELLE、星期六ST&SAT被业界喻为大陆女鞋三巨头,基本站稳脚步。陈英杰分析,达芙妮目前正处于发展稳定期阶段,处在稳定期的企业,不进则退。达芙妮已经在稳定期走到一定的程度,当然更需要谋求新的发展。

  因此,他开始思考多品牌化问题。这也是全球的商业精英在布局大陆市场时都必须去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到在销售方面多渠道、在品牌经营上多品牌、在销售商品品项上多元化。

  除了将达芙妮品牌区分为D18、D28形象店外,2004年,量贩店品牌SHOEBOX鞋柜亦应运而生,以鞋柜鞋不贵为口号的多品牌通路经营模式,出售男、女、童鞋及一些鞋类用品,与达芙妮共同抢占市场,以提高市场占有率。

  2006年,达芙妮在台北开店,正式进军台湾市场。

  2008年,达芙妮与国际高端品牌SOFFT、BORN及AREZZO合作开展大陆市场,2010年1月更以1.95亿港元(约2,516万美元)价格收购FullPearl60%的股权,多方布局高端鞋类市场,以涵盖消费金字塔全部客层目标。

  从他历数的这些大事件中,可以看出目标已经很明确:达芙妮将按照多品类、多品牌、多档次、多渠道之策略发展。

  未来会把更多的资源与资金投入到品牌经营与销售上,来达成此目标。他坦露,企业追求的是更多的成交比数,以不同的品牌、不同定位的商品、不同的销售渠道去服务消费者,让更多的消费者选择达芙妮,这当然是企业乐于见到的成果。

进军新市场企业形象去区域化

  在陈英杰走马上任后的达芙妮团队,将更多精力专注于品牌与通路建设上,多品类、多品牌、多档次、多渠道的战略布局则确立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及有别于同业的竞争优势。

  作为行业翘楚,达芙妮已发展为以鞋业研发、生产、加工及品牌销售为主的多元化经营集团,内、外销业务遍及大陆、香港、台湾、欧洲及北美洲各地。

  为转型成世界级大型企业,作为企业第二代接班人,陈英杰亦努力去除企业品牌形象的家族化与区域化色彩。市场够大,企业最好的包装就是去区域化,必须有来自全球的人才与资金,才会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同。

  在资本上,早在1995年,达芙妮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隔年成为恒生中国内地综合成份股之一。2009年5月,美国德太投资有限公司(TPGCapital)以投入5.5亿元人民币(约8100万美元)的策略性投资,持有达芙妮扩大后约14.5%的股权。

  在人才上,达芙妮设在上海的总部亦有来自美国、台湾等地区的人才,把在各个国家或地区学到、看到的Know-how在总部里做沟通与交流,形成策略后,交给各个地区的团队,强有力地执行。陈英杰认为这才是上上之策:这样做出的决策不会太区域性,而是有国际大局观念。

  此外,他透露说,目前已经派出团队去韩国、日本、新加坡等亚太地区市场考察,希望达芙妮品牌能从大陆走到亚太,走到国际市场,品牌去区域化,走向国际化。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
上一篇:有钱有权的人为什么乐于拯救世界? 下一篇:白领家庭理财策略:鸡蛋不能放到同一个篮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