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学苑 > 高峰论坛
西奥多·莱维特:营销短视症
2015-03-12 高峰论坛
分享到:

  莱维特早期从事的都是相当传统的学术工作,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60年才发生改变,那一年《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他最著名的文章《营销短视症》。这篇文章被视为营销管理史上的奠基之作,也是《哈佛商业评论》重印次数最多的经典文章之一。通过对自己和他人思路的整理,莱维特提出了一个有力的论点——企业不应该再用产品来界定自己,而应该根据客户的需求重新确定自己的方向。

  该文的主要观点是,某些行业出现了衰退或停滞的状况,其原因不是因为市场饱和了,而是因为管理的失败。例如,铁路行业停止增长,并不是因为客运和货物运输的需求萎缩了,而是因为铁路公司的管理者错误地定义了自己的行业,他们是以产品为导向,而没有以客户为导向。

  文章指出,根本就不存在增长型行业,只有组织并行动起来去创造和利用增长机会的公司。每一个死亡或垂死的行业的历史都揭示了人们错误的认知:认为人口的增长和收入的增加能保证行业增长;认为没有竞争产品能代替行业的主要产品;过分信任在产出增加时单位成本迅速下降的优势;整个行业都忙于进行严格控制的科学实验、产品改进以及降低制造成本。

  行业走向衰退,是因为其中的企业没有认识到,行业是满足客户的过程,而不是生产物品的过程。一个行业始于客户及其需求,而不是专利、原材料或者销售技巧。有了客户的需求,行业以倒推的方式展开,首先关心的是如何做到令客户满意。然后进一步退到制造物品,通过这种物品,客户可以得到部分满意。客户并不在乎这些东西是如何制造的,因此制造、加工等具体形式不能被视作行业的关键部分。

  伟大的公司能够吸引大量热情的追随者,也就是客户。要产生这些客户,就必须将整个公司视为创造客户和满足客户的有机体。管理者不能认为自己是生产产品的,而要以提供价值满足(value satisfaction)、创造客户为己任。这种理念必须渗透到公司的每个角落,而且必须坚持下去,并以此激励公司的人员。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
上一篇:三年内扶持2万名大学生创业 下一篇:MBA课堂缺少“时代精神”
相关阅读